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板屋》
《板屋》全文
宋 / 洪刍   形式: 古风

西戎板屋诗所录,瓯闽万里同风俗,风吟日暴雨所沐。

巧匠引绳如解玉,溪民得之亟乘屋。

既轻且坚尺度足,可怜童我南山木。

君不见曹瞒邺下铜雀台,陶土作瓦何壮哉。

台倾基平瓦尚在,凿为大研奇且瑰。

君不见黄州使君誇竹楼,剖竹俛仰相绸缪。

琮琤最宜雨中听,击考有类鸣琳球。

铜雀幺么何足摹,箨龙燥轻易焚如。

不如杉屋寿且姝,风雨不动何渠渠。

嗟予抱衅谪蛮夷,如人体瑰欣解衣。

数椽破屋亦不恶,仰见星宿相参差。

鸱鸮作室庇风雨,鹪鹩巢林安一枝。

凌云大厦鬼所窥,衡门之下可栖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中国南方地区建造板屋的过程与特点,以及对不同材质房屋的比较与赞美。诗人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场景描述,展现了板屋的轻便、坚固和实用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材料的尊重与欣赏。

诗中提到“西戎板屋”、“瓯闽万里”,表明板屋是广泛应用于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形式。巧匠使用绳索如同切割玉石一般精细地制作板屋构件,溪民们迅速利用这些材料搭建起既轻又坚的住所。诗人特别赞赏这种利用山中木材建造的板屋,不仅轻便耐用,还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

接着,诗人以历史典故为例,对比了铜雀台和竹楼的建筑特色。铜雀台用陶土制成的瓦片坚固壮观,而黄州使君建造的竹楼则以其清脆悦耳的声音和独特的设计而令人赞叹。诗人指出,虽然铜雀台的小巧模型难以模仿,竹楼也容易因干燥而燃烧,但杉木制成的板屋却能长久保持稳定,风雨无阻。

最后,诗人自述被贬至偏远地区,偶然发现简陋的板屋也能提供遮风避雨的庇护,让他感到欣慰。他将自己比作一只小鸟,找到了栖息之所。诗中还提到了“凌云大厦”与“衡门之下”的对比,前者象征着宏伟与危险,后者则是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板屋及其与其他建筑形式的比较,表达了对自然材料的赞美、对传统建筑智慧的认可,以及在逆境中寻找生活安宁的乐观态度。

作者介绍

洪刍
朝代:宋

宋洪州南昌人,字驹父。洪朋弟。哲宗绍圣元年进士。放意江湖,不求闻达。徽宗崇宁中坐元符上书邪等,降官监汀州酒税,入党籍。钦宗靖康中为谏议大夫。汴京失守,坐为金人括财,流沙门岛卒。有《老圃集》、《香谱》。
猜你喜欢

重九·其二

天倾西北漫仓皇,地缺东南孰主张。

俯视中原三万里,不妨抱膝过重阳。

(0)

使日杂诗·其五

独往孤行道偶通,知音千载最难逢。

世人尽在酣眠里,忘却人间夜起翁。

(0)

华严瀑

纵知瀑来处,去处有谁知。

入涧三百尺,莫能穷所之。

雪花舂石色,雾气变岩姿。

可怪奔驰者,徘徊空自奇。

(0)

柳墅公园

十日一风市尘起,霾没花枝尚馀几?

河东闻有旧行宫,新绿成林翳春水。

谁怜绕水数千树,以密胜疏殊可喜。

纵步回看始觉深,光景蔽亏度寒晷。

我知惜林不置屋,但设木榻供小止。

莫教繁华夺野意,见地甚高极有理。

入林入山必同调,孰能解此非俗士。

日斜未去为茅亭,归鸟啁啾忽盈耳。

(0)

二十七日残夜

缺月馀半规,烂烂犹至昼。

玉玦俄成钩,翻出太白后。

残宵袖手人,不与世竞走。

先登徒取败,无继欲奚就?

(0)

答王逸盦·其二

虎掷龙摅边九州,英雄谁肯死前休。

功名无与夷齐事,薇蕨空山又一秋。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