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寒露夕,微浪北风生。
浦屿渔人火,蒹葭凫雁声。
颓云晦庐岳,微鼓辨湓城。
远忆天边弟,曾从此路行。
九江寒露夕,微浪北风生。
浦屿渔人火,蒹葭凫雁声。
颓云晦庐岳,微鼓辨湓城。
远忆天边弟,曾从此路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末的江景图。开篇“九江寒露夕,微浪北风生”写出了初冬时节,九江一带的清冷气息与轻轻涌动的波澜和吹拂而来的北风,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秋末氛围。
接着“浦屿渔人火,蒹葭凫雁声”则描绘了岸边渔人点燃的篝火,以及芦苇丛中的野鸭或是大雁叫声,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腻的观察。
第三句“颓云晦庐岳,微鼓辨湓城”中,“颓云晦庐岳”写出了天色阴沉,山峦被云雾笼罩,而“微鼓辨湓城”则透露出远处城堡的轮廓和轻微的战鼓声,增添了一丝紧张感。
最后两句“远忆天边弟,曾从此路行”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以及他们曾经一起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记忆。这里流露出一股淡淡的乡愁和对亲情的怀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展卷古香霏坐席,悬知丹青定神迹。
摩挲东绢辨氏代,宣和御物光而泽。
历历江山领神韵,抚掌喜果遇莫?。
漫称千里犹顿置,直与造物同翕辟。
何奇不有美不具,放不觉阔收不窄。
意所欲赴笔已到,应接无暇心为役。
命物抚景属馀事,坐游真令忘朝夕。
我闻椿公作画继,贯道本在上士格。
故宜瓣香拜太史,更爱颜筋字锥画。
豪敚真鉴两俱幻,何必御府便成隔。
几暇文臣偶赓和,一脉精神照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