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谁割璞为磨锼,蟠夔直纹制从周。
博山应薄遗炎刘,肯教甲煎艳香留。
宝兹韫德兼刚柔,虹光十丈屋梁浮。
伊谁割璞为磨锼,蟠夔直纹制从周。
博山应薄遗炎刘,肯教甲煎艳香留。
宝兹韫德兼刚柔,虹光十丈屋梁浮。
此诗《咏玉炉》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通过对玉炉的描绘,展现了其材质的珍贵与工艺的精湛。
首句“伊谁割璞为磨锼”,以设问的方式引出玉炉的制作过程,仿佛在探寻那位能工巧匠,将未经雕琢的玉石,经过精心打磨,塑造出如此精美的器具。接着,“蟠夔直纹制从周”描述了玉炉上雕刻的图案,蟠龙和夔凤的纹饰,取自古代的图腾元素,体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博山应薄遗炎刘”一句,运用了博山炉的典故,博山炉是中国古代用于焚香的器具,此处借以形容玉炉的形状和用途,同时暗示了其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肯教甲煎艳香留”,则表达了对玉炉所散发香气的赞美,即使是最精致的香料,也无法与之媲美,强调了玉炉的独特魅力。
最后,“宝兹韫德兼刚柔,虹光十丈屋梁浮”两句,进一步赞美了玉炉的内在品质与外在之美。它不仅蕴含着美德与刚柔并济的特质,还散发着如同彩虹般耀眼的光芒,甚至能够照亮屋梁,展现出非凡的光彩与气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描绘了玉炉的外观与功能,更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与审美价值,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