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桃应已咽,布谷未如期。
池馆春残矣,轩楹晓听之。
繄余方惜日,奈汝独催时。
不为留韶景,其如农事迟。
含桃应已咽,布谷未如期。
池馆春残矣,轩楹晓听之。
繄余方惜日,奈汝独催时。
不为留韶景,其如农事迟。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对农事的关切。
首联“含桃应已咽,布谷未如期”,以含桃和布谷鸟作为意象,含桃象征着春天的果实,布谷鸟则代表了农事的开始。含桃已经成熟,意味着春天即将结束;布谷鸟没有按期鸣叫,暗示农事可能受到影响。这里通过自然现象的细微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和对即将到来的夏天的期待。
颔联“池馆春残矣,轩楹晓听之”,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池塘边的亭台楼阁在春天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凄美,早晨的时光里,诗人倾听这最后的春声。这一联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美好。
颈联“繄余方惜日,奈汝独催时”,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我正惋惜着每一寸光阴的消逝,却无奈于你(指时间)独自催促着季节的更迭。这种对时间不可控的无奈感,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尾联“不为留韶景,其如农事迟”,点明了诗人的主要关切——农事。春天是播种的季节,韶华易逝,如果不能留住这美好的时光,那么农事可能会因时间的延误而受到影响。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观察和对农事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石立中庭形坎坷,肤寸渐生云一朵。
如车如盖白纷纷,六曲屏前长伴我。
清风吹动最宜玩,赤日遮来亦堪坐。
轻连香篆作悠扬,半倚竹枝随婀娜。
红尘迥□市廛路,炼药窗扉籍封锁。
有时变化为甘霖,泽及苗禾又花果。
从龙无意远飞去,隐豹有心宁不可。
仙衣欲制劳剪裁,熨贴须教到平妥。
休笼月殿致生嫌,自扫星坛宁敢惰。
夜深要礼玉宸君,氤氲气接沉檀火。
水晶宫殿居河伯,紫蟹供来手亲擘。
溪山屯乐考槃歌,干禄无心问龟策。
镜中白发种种多,龙钟尚自游江河。
乌飞兔走朝复暮,要得鲁阳重借戈。
羡君才高世稀得,善写梅花趋没骨。
春游广陌露才晞,夜宴高楼月初直。
娉婷二八脂粉香,宝钗金钏声铿锵。
十分琥珀泻春色,三尺鸊鹈浮剑光。
献书未上金鸾殿,旧物收藏遗祖砚。
百年鲍叔不移心,千古韩荆重识面。
识面以来情最亲,怀抱几多思一陈。
凤凰有雏世之瑞,江海鸥鹭空成群。
仙才不异金门使,天上五城楼十二。
剪裁锦绣是新诗,春水鱼笺劳寄示。
山茶水仙春满堂,梅花如雪凝清香。
沉深院落绣帘捲,日色淡□明青阳。
名门儿女爱物色,两两嬉戏阶庭傍。
画屏六曲暖生色,蹙金小帽斑衣裳。
雄雌锦鸡成一双,三五引雏雏作行。
相呼啄食最有义,警戒千古传诗章。
斯图本出汉臣笔,意匠妙绝无比方。
清河主人旧收得,转赠史君期宝藏。
我思作画如作诗,兴到便能追汉唐。
□品神品著变化,明珠岂能生夜光。
史君年壮未有子,喻物可以知弄璋。
燕山窦氏昔载□,五枝丹桂同芬芳。
刘君派出西江水,父祖宦游千万里。
即今寄籍居溟南,不尚豪华尚诗礼。
青年风采玉雪肤,江山览遍来姑苏。
衒奇岂□宝奇货,贳酒何曾交酒徒。
吴趋坊里南州老,龙钟日把蓬门扫。
家僮忽报车马来,荆州识后心倾倒。
月□煮坐留片时,袖出巨卷求声诗。
江山清趣富题咏,浅薄愧乏琼瑶词。
多君清淑种来久,瑞凤祥麟世稀有。
男儿自古志四方,传得香名满人口。
天风猎猎吹綵旌,剑佩三尺苍龙精。
才高莫继子长述,献策好去登蓬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