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子弟渡江东,一战功成气概雄。
便使诸侯观壁上,翻令亭长入关中。
楚声夜渡重围合,垓下歌残霸业空。
何事鸿门劳举玦,天心原不属重瞳。
八千子弟渡江东,一战功成气概雄。
便使诸侯观壁上,翻令亭长入关中。
楚声夜渡重围合,垓下歌残霸业空。
何事鸿门劳举玦,天心原不属重瞳。
这首诗《项羽》由清代诗人童淼源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项羽的描绘,展现了其英雄气概与命运的转折。
首联“八千子弟渡江东,一战功成气概雄”描绘了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起义,最终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展现出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颔联“便使诸侯观壁上,翻令亭长入关中”则通过对比,展现了项羽的胜利与后来的失败。即使诸侯们目睹了他的辉煌战绩,却也预示着他最终将被亭长刘邦所取代,进入关中,暗示了命运的无常。
颈联“楚声夜渡重围合,垓下歌残霸业空”进一步描述了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悲壮时刻。在夜晚,楚军被重重包围,垓下之围中,项羽唱着《垓下歌》,表达了他对霸业的无奈与失落,暗示了他英雄末路的结局。
尾联“何事鸿门劳举玦,天心原不属重瞳”则提出了对项羽失败原因的思考。在鸿门宴上,项羽本有机会除掉刘邦,但最终未能决断,这是否是天意所致?诗人认为,项羽的失败或许并非个人决策失误,而是命运的安排,暗示了英雄无法改变的历史规律。
整首诗通过对项羽一生的回顾,不仅展现了他作为一代枭雄的风采,也深刻探讨了英雄与命运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
严冬十一月,木落天雨霜。
有客捧除书,远道之宜阳。
青年富文学,鼓箧居上庠。
蜚声迈群英,荦荦锥处囊。
一官职勾稽,枳棘栖凤凰。
行远必自迩,出奇无循常。
古来贤达士,耿耿勋名芳。
上致君主圣,下使斯民康。
勖哉崇令德,冀尔光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