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崄惊摧车,水崄怕覆舟。
奈何平地不肯立,沿上百尺高竿头。
我不知尔是人耶猿耶复猱耶,教我见尔为尔长叹嗟。
我闻孝子不许国,我闻忠臣不忧家。
尔即轻命重黄金,忠孝全亏徒尔誇。
常将崄艺悦君目,终日贪心媚君禄。
百尺高竿百度沿,一足参差一家哭。
崄竿儿,听我语,更有崄竿崄于汝。
解从上处失君恩,落向天涯海边去。
崄竿儿,尔须知,崄处欲往宜尔思。
上得欲下下不得,我谓此辈崄于崄竿儿。
山崄惊摧车,水崄怕覆舟。
奈何平地不肯立,沿上百尺高竿头。
我不知尔是人耶猿耶复猱耶,教我见尔为尔长叹嗟。
我闻孝子不许国,我闻忠臣不忧家。
尔即轻命重黄金,忠孝全亏徒尔誇。
常将崄艺悦君目,终日贪心媚君禄。
百尺高竿百度沿,一足参差一家哭。
崄竿儿,听我语,更有崄竿崄于汝。
解从上处失君恩,落向天涯海边去。
崄竿儿,尔须知,崄处欲往宜尔思。
上得欲下下不得,我谓此辈崄于崄竿儿。
这首《崄竿歌》由唐代诗人冯涓所作,通过描述“崄竿”这一形象,寓含了对人性、道德与权谋的深刻反思。
“山崄惊摧车,水崄怕覆舟。”开篇以自然界的险峻比喻人生的艰难,暗示了人在面对困难时的脆弱和无助。“奈何平地不肯立,沿上百尺高竿头。”则揭示了人们在安全舒适之时往往缺乏警觉,只有在面临极端危险时才意识到自身的渺小与脆弱。
接下来,“我不知尔是人耶猿耶复猱耶,教我见尔为尔长叹嗟。”诗人以疑问的口吻,表达了对“崄竿”这一形象的困惑与感慨,似乎在探讨人类行为的动机与本质。随后,“我闻孝子不许国,我闻忠臣不忧家。”引用古代典故,强调了忠诚与孝顺的重要性,同时也对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道德的人提出了批评。
“尔即轻命重黄金,忠孝全亏徒尔誇。”指出了一些人为了物质利益而放弃了道德原则,这种行为是对忠孝精神的严重背离。“常将崄艺悦君目,终日贪心媚君禄。”进一步揭示了权力与欲望如何扭曲人的本性,使他们不惜冒险甚至牺牲生命来获取荣华富贵。
“百尺高竿百度沿,一足参差一家哭。”形象地描绘了冒险者在追求高位时的艰辛与风险,以及失败后家庭的悲痛。“崄竿儿,听我语,更有崄竿崄于汝。”诗人告诫那些追求高位的人,还有比“崄竿”更危险的事物存在,暗指权力斗争的残酷与不可预测性。
最后,“上得欲下下不得,我谓此辈崄于崄竿儿。”总结了主题,表达了对那些在权力游戏中迷失自我、最终陷入绝境的人的同情与警示,强调了道德与智慧在人生旅途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性、道德与权力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
自叹形容改,空惊岁月更。
黠蚕附茧死,怨鸟寄巢生。
歉岁愁亲故,贫家分弟兄。
江南芳草地,此别若为情。
昨夜龙宫留恶客,使者借车收二麦。
溪涧洪流十丈高,不辨东阡与西陌。
高田忽变黄鹄陂,下者汇作鱼龙宅。
新陈接食已觖望,夏不早耕后何获。
似闻山县未休戍,旁郡豪酋遗俘馘。
携孥扶老避人祸,漂麦涨田遭鬼责。
不知造化谁主张,罪欲谁归问河伯。
生平舌耕真左计,迩来砚破笔毛磔。
中宵耿耿坐长叹,满眼兵荒遭此厄。
先生少抱调燮才,苍生不忍饥寒迫。
潜深请磨楯鼻墨,试草千言救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