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嫣妇》
《嫣妇》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黄金一丸入云端,群贫望逐满长安。

众人为贵嫣不惜,弃掷如泥资弹射。

藏身叶底有能鸣,辜负春风拖两翮。

不飞上天诉至珍,几人辛勤拣砂石。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ān
sòng / méiyáochén

huángjīnwányúnduānqúnpínwàngzhúmǎnchángān

zhòngrénwèiguìyānzhìtánshè

cángshēnyǒunéngmíngchūnfēngtuō

fēishàngtiānzhìzhēnrénxīnqínjiǎnshāshí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社会现象的讽刺诗,以"嫣妇"为题,实则暗讽了当时权贵阶层的奢侈与浪费。首句"黄金一丸入云端"形象地写出某人挥霍无度,将大量财富随意挥洒,如同黄金丸般直上云霄。接着,诗人指出这种行为让众多贫困者羡慕不已,却只能望尘莫及,"群贫望逐满长安"表达了底层人民对富贵生活的向往。

"众人为贵嫣不惜,弃掷如泥资弹射"进一步揭示了权贵们的骄奢淫逸,他们视金钱如粪土,甚至用来娱乐,如射箭游戏。然而,诗中又借"藏身叶底有能鸣"暗示,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人才被埋没,如同鸟儿藏于叶下,才华无法展翅高飞。"辜负春风拖两翮"则寓言式地批评了这种人才被忽视,如同春天的鸟儿被束缚,无法自由飞翔。

最后两句"不飞上天诉至珍,几人辛勤拣砂石"总结全诗,表达出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忧虑,即有才能的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那些只知挥霍的人却在挑选微不足道的砂石,寓意人才被埋没,社会资源被浪费。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婉转的笔触,揭示了社会贫富悬殊和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具有深刻的讽刺意味。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晚坐

日入群动息,萧然坐草堂。

树暝晚烟合,花收夕露凉。

白发催年暮,青灯照夜长。

林端新月出,松影过邻墙。

(0)

千株杨柳翠逶迤,袅袅烟丝风细搓。

莺啭市桥牵客思,马嘶官道促骊歌。

水边腻欲堆金缕,花外轻堪度玉梭。

汉苑隋宫俱寂寞,古堤草满夕阳多。

(0)

不寐二首·其一

落月满江城,乾坤此夜情。

檐楹河汉色,苍藓辘轳声。

梦断嗟难续,年催思转萦。

想因魔尽退,醒眼毕吾生。

(0)

府江杂诗六首·其六

落日官军举号齐,雕戈画盾障山蹊。

不嫌铜斗通宵击,却厌斑鸡半岭啼。

(0)

题董姬描像寄远二首·其二

自怜眉黛未全残,说与行人泪暗弹。

君若比来思妾面,画中犹胜梦中看。

(0)

送汪太学游江都四首·其三

自古烟花佳丽地,扬州只合少年游。

春来客思元无赖,莫上迷藏炀帝楼。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