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其一》
《偈·其一》全文
宋 / 释元祐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为僧六十鬓先华,无补空门愧出家。

愿乞封回礼部牒,免孤蜁老衲袈裟。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元祐所作,名为《偈(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岁已高却未能在佛法上有所贡献的自责与愧疚之情。

首句“为僧六十鬓先华”,描绘了诗人作为僧侣已经六旬,两鬓斑白的形象,暗示岁月不饶人,同时也预示着僧侣生涯的漫长与艰辛。诗人以“鬓先华”这一自然现象,暗喻自己的修行之路似乎并未带来预期的内在成长或智慧的增益,流露出一种对自我修行成果的反思和质疑。

次句“无补空门愧出家”,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在佛教的修行道路上,他感到自己并未为佛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对出家这一行为深感愧疚。这里的“空门”既指佛教的教义,也象征着通往解脱的道路,诗人通过“无补”二字,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在佛法上有所建树的遗憾与自责。

后两句“愿乞封回礼部牒,免孤蜁老衲袈裟”,则展现了诗人对于改变现状的渴望。他希望能够得到官方的认可,或许通过某种途径(如“乞封”、“回牒”),来解除或调整当前的修行状态,避免独自一人(“孤蜁”)穿着袈裟(“老衲袈裟”)在修行路上孤独前行。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身修行道路的重新思考和对未来可能变化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释元祐作为一位僧侣,在面对年龄增长、修行成效和个人责任时的复杂心理状态。诗中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也有对未来可能性的探索,体现了佛教思想中对于自我反省、追求精神解脱以及与社会互动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释元祐
朝代:宋

释元祐(一○三○~一○九五),俗姓王,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人。为南岳下十二世,黄龙慧南禅师法嗣。历住道林、玉涧、云居诸寺。哲宗绍圣二年卒,年六十六。《禅林僧宝传》卷二五、《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今录偈四首。
猜你喜欢

杨录事以仆与孙温叟唱酬韵作诗见贻又用仆与吴梦与诗韵作诗赠梦与兼以见及并次韵二首·其一

丹凤哀鸣领九雏,雀飞饱食下平芜。

寒窗拥褐兹晨卧,急鼓穿鞋旧日趋。

客至渠能劳剥啄,赋成我岂寓乌无。

说天更拟愚溪去,荣辱端知可罢呼。

(0)

怀谢子畅

中年非畏别,我辈自情钟。

惨澹千山雨,凄凉四壁蛩。

有诗因闷得,无酒似愁浓。

未说扶携去,犹期一再逢。

(0)

呈梁从善

飘流老矣谓知津,邂逅欣然愿卜邻。

不但梁邢丈人行,更吾骚雅社中人。

前秋一见遽为别,今日重来情倍亲。

政自论诗得欢喜,更因话旧忽酸辛。

(0)

呈公择二首·其一

背郭才数里,深林溪四环。

精庐于此建,寓舍即其间。

我已成栖遁,君能数往还。

故知交义厚,不与世情关。

(0)

次滕彦真韵三首·其一

地接沅湘古,人留屈贾香。

政须烦胜士,时为发幽光。

贻我祛愁具,怀君待月章。

朦胧成少味,失喜见琳琅。

(0)

再用前韵并寄孙推官四首·其一

试觅图经看,宜章路几多。

彼谋宁去穴,吾备且横戈。

累土生平地,安流起丈波。

计愚无可采,敢复问云何。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