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极初生动即消,无端风雨入清霄。
谁知扰扰氛尘内,自有元声在寂寥。
静极初生动即消,无端风雨入清霄。
谁知扰扰氛尘内,自有元声在寂寥。
这首诗《天籁》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的微妙与深远。
首句“静极初生动即消”,以“静”开篇,暗示了一种宁静至极的状态,随后“动即消”则巧妙地引入了动态的变化,形成一种从静到动,再回归静的循环过程,体现了自然界中动静相生的哲学思想。
次句“无端风雨入清霄”,描述了突然间风雨侵入清朗的天空,这里的“无端”二字,增添了意外和不可预测性,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同时也隐喻了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故或挑战。
后两句“谁知扰扰氛尘内,自有元声在寂寥”,转而探讨了在喧嚣尘世之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内心深处的声音。这里“元声”指的是最原始、最真实的声音,可能是心灵的呼唤,也可能是大自然的回响。诗人通过对比“扰扰氛尘”与“寂寥”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强调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倾听内心声音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申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与内在声音的追求和向往。
绿杨金线。记此地、经过百遍。
曾蓦遇、水仙祠后,月里游船初转。
凭几楞、腻粉阑干,水晶帘子桃花扇。
正一色衫红,两行蛾绿,何处莺俦蝶眷。
听檀板、孜孜拍,似唱到、小秦王慢。
恰水烟一派,冲开笑语,鼓儿挝了人儿远。
年光涛溅。也思量再觏,重来无奈心情换。
寻春须早,莫待百花齐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