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蓼花》
《蓼花》全文
宋 / 佚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分红间白汀州晚,拜雨揖风江汉秋。

看谁耐得清霜去,却是芦花先白头。

(0)
注释
红:红色和白色的。
汀州:水边平地或小洲。
晚:傍晚。
拜雨揖风:向风雨行礼。
江汉:长江和汉水。
秋:秋天。
耐得:能忍受。
清霜:寒冷的秋霜。
却:转折,反而。
芦花:芦苇的花。
先白头:先变白。
翻译
在红白相间的洲渚上,傍晚时分江汉之间,我向风雨行礼致敬。
看谁能忍受严寒的秋霜,最终却发现是芦苇先染上了白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江汉景象,诗人在晚间的汀州之地,见证了红色的蓼花与白色的芦苇交织在一起的美丽画面。"拜雨揖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秋天到来的感慨。

"看谁耐得清霜去"这句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秋天的清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诗人在观察那些能够承受住这份清冷和寂寞的存在,而"却是芦花先白头"则表明即便是在自然界中,也有事物会因为季节更替而显得苍老。这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更隐喻着人生易逝、青春不再。

整首诗通过对蓼花和芦花在秋天景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哲理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观念。

作者介绍

佚名
朝代:宋

猜你喜欢

又依前韵

混沌既开辟,溥博分渊泉。

其中具明眼,来往类跳圆。

惟有诗工夫,可探造化先。

研摩到极致,换骨如得仙。

上以美教化,下以明性天。

元白愧重浊,鲍谢羞轻便。

佩剑虽相笑,沈迷乃同船。

未登风雅域,为问何因缘。

无非警策句,各在诗一偏。

我欲窥其奥,晏食宵不眠。

观舞悟深旨,曾不及张颠。

清新乏奇妙,局束犹拘联。

习气未能断,为之乎犹贤。

写出多瑕疵,未免拙慈愆。

公诗百篇内,浩然志帅全。

愈出力愈促,即之俱自然。

熟读已成诵,宁待三绝编。

如澡银潢水,尘氛俱尽湔。

敬当珍此赐,墨迹令常鲜。

更许示馀帙,泚笔吾须传。

(0)

古风四首·其一颐真

门外长安道,纷纷名利人。

谁知方寸许,有地可颐真。

真能了万象,亦复冥诸尘。

不离虚幻境,举目见全身。

(0)

和建王雨中闻戒酒之什

簇云行太虚,作霖自天意。

凉气入郊坰,通宵喜不寐。

鼕鼓喧铜驼,鲸钟韵萧寺。

迟明上层楼,羽扇端可弃。

万象奔空来,揽之入诗思。

七碗有馀清,一觞成径醉。

倒着白接䍦,飘萧新出笥。

客有可人姿,终规聊见志。

乐饮虽及辰,沈酣非所恣。

主人云梦胸,绰有容物智。

温颜起谢客,博哉斯言利。

平生千金躯,于此肯尝试。

逡巡扫钜篇,华衮酬一字。

观者嗟贤王,不以儒为戏。

(0)

句·其三

南城南丰万家邑,异人间出俱屹立。

(0)

戏效白傅体送姚删定

倦客长年嗟久客,交游此地喜偕游。

后溪水接前溪碧,小响峰连大响幽。

千里家山千里梦,一春风月一春愁。

今朝共话明朝别,取醉君无不醉休。

(0)

雨后出郊二首·其二

扶舆穿密竹,度彴过前溪。

霁色烟横野,春声水绕畦。

映山行白鹭,迁木韵黄鹂。

客里贪幽事,归时日已西。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