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高迟出日,山气晓氤氲。
叶润林藏雾,崖分谷吐云。
客衣晴亦湿,瀑响远逾闻。
茅屋依深樾,逃虚羡隐君。
峰高迟出日,山气晓氤氲。
叶润林藏雾,崖分谷吐云。
客衣晴亦湿,瀑响远逾闻。
茅屋依深樾,逃虚羡隐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水画卷。首联“峰高迟出日,山气晓氤氲”以峰顶之高与日出之迟,以及清晨山间弥漫的雾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叶润林藏雾,崖分谷吐云”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树木湿润、雾气缭绕的景象,以及山崖与山谷间云雾的自然流动,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客衣晴亦湿”一句,巧妙地将天气与人物情感联系起来,即使在晴朗的天气里,行人的衣物也因四周湿润的环境而显得湿润,暗示了环境的湿润与清新的特点。而“瀑响远逾闻”则通过瀑布的声响,不仅表现了水声的悠扬,也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静谧与自然之美。
最后,“茅屋依深樾,逃虚羡隐君”两句,描绘了一座位于茂密树荫下的简陋茅屋,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羡慕。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
金川昔奏绩,实胜葺祗园。
事迹纪穹碣,营规缮列屯。
即今平厄鲁,更顺定花门。
允藉鹰扬勇,敢忘鸿佑恩。
造功庆维兆,嬉武戒犹存。
佛力恃奚可,人为勉应敦。
聊因观众技,便以识衷言。
怵惕外宁候,范文有至论。
我闻法华调御丈夫成道处,乃於伽耶城中菩提树。
又闻华严海会诸如来,一佛一树乃至恒沙数。
一亦非合恒沙数非离,是佛是树皆菩提。
娑罗贝多阎扶谁则见,惟有菩提之树郁葱蔚郁常依佛日生光辉。
英华之殿耸层甍,胜国莫考国初曾。
以居慈宁思斋太任笃奉佛,爰供法像延禧笃祜贻云仍。
时来瞻礼意肃穆,装严宝轴相好合梵经。
或云即是北斗之七星,贝帙一一名可徵。
菩提七树森列庭,是诚不可思议标祥祯。
枝枝叶叶数无万,如斯无万数,绳绳继继永世绵皇清。
旧时人不见,谁慰此、可怜宵。
且玉蒜帘垂,珠兰鬓卸,银粟灯挑。
高楼雁声递过,带凉边、愁梦去迢迢。
一百里江东下,奈堪柳悴芦凋。画桥。那度送征桡。
天末一萍漂。问甚日重逢,分筹赌酿,选局评箫。
三更四更又过,尚残蛩、月角语烟苕。
雨僽风僝时节,坐来一样清寥。
衾独梦都稀,灯残夜知尽。可怜花病人病。
风峭烟凄霜还紧。眠未妥,起偏慵,妆又困。
帘卷复垂帘,惊心乱红损。不知飘远飘近。
搅著杨花去无准。游燕断,宿鸦空,啼鹃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