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青龙岭踰长城,登八达岭放歌》
《自青龙岭踰长城,登八达岭放歌》全文
清 / 洪繻   形式: 古风

阴山、祁连安在哉,我从绝顶登天台。

万骑胡儿今不见,万山叠叠东西来。

东望临榆负山海,西望恒岳飞尘埃。

太行、蓟邱挟两腋,勾注井陉如累垓。

秦皇、汉武多边才,能隔大漠寻蓬莱。

起自临洮至辽东,长城万里蒙恬开。

高齐幽州事徘徊,缮治长城下口隈。

我在岭头一俯视,荒荒莽莽红叶堆。

南下倒马关,北上飞狐口。

密云山如虎豹临,桑乾河作龙蛇走。

此岭嵯峨镇域中,插天疑有鬼神守。

岭外大野浩茫茫,岭内连山峰陡陡。

峰嶂虽逼天,陉谷若开牖,北门锁钥长在手。

呜呼谁能从军赴沙碛,南北东西此枢纽!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青龙岭上,俯瞰长城及周边壮丽景色的场景,充满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阴山、祁连”、“万骑胡儿”、“太行、蓟邱”、“秦皇、汉武”,展现了古代边疆的雄伟与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

首句“阴山、祁连安在哉,我从绝顶登天台”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主题,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遥望远方山脉的感慨。接着,“万骑胡儿今不见,万山叠叠东西来”两句,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景象,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东望临榆负山海,西望恒岳飞尘埃”描绘了诗人向东、向西远眺的景象,山海、尘埃的意象不仅展现了地理的辽阔,也暗含着历史的深远。接下来,“太行、蓟邱挟两腋,勾注井陉如累垓”则进一步展示了北方山脉的雄伟,以及它们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秦皇、汉武多边才,能隔大漠寻蓬莱”赞扬了古代帝王的雄才大略,他们跨越沙漠,寻求仙山,象征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追求。随后,“起自临洮至辽东,长城万里蒙恬开”提到了长城的修建,以及秦朝将领蒙恬的功绩,体现了古代工程的伟大。

“高齐幽州事徘徊,缮治长城下口隈”则将视角转向更近的历史,描述了高齐时期对长城的修缮工作。最后,“我在岭头一俯视,荒荒莽莽红叶堆”、“南下倒马关,北上飞狐口”、“密云山如虎豹临,桑乾河作龙蛇走”等句子,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所见的壮丽景色。

“此岭嵯峨镇域中,插天疑有鬼神守”表达了诗人对青龙岭的敬畏之情,认为它仿佛是守护一方的神灵。“岭外大野浩茫茫,岭内连山峰陡陡”、“峰嶂虽逼天,陉谷若开牖,北门锁钥长在手”则描绘了岭内外的景象,强调了长城作为战略要地的重要性。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蕴含着对国家边防安全的深刻思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

作者介绍

洪繻
朝代:清

猜你喜欢

西湖竹枝词·其二

山上有山未还家,日日望断金犊车。

湖阴剩种宜男草,直待郎归始著花。

(0)

次韵奉答韩景中姻表戍见寄·其一

离愁迢递每相干,劲草支风也自寒。

切莫凭高叹摇落,举头见日是长安。

(0)

为道公题夏山图

紫翠峰峦云雾里,琼琚楼观石林端。

何人曳杖岩头去,不畏松风瀑沫寒。

(0)

题教上人所藏石壁高僧图

了无寒暑与昏朝,独坐松根看泬寥。

万丈悬崖颠倒立,法身无等劫尘消。

(0)

题施雅山所藏宋端孝公主所赋桂花诗便面手卷后就用其韵三首·其一

一一方诸镜样团,金壶沾墨岂无端。

万年枝上天香尽,遗恨青天碧海寒。

(0)

遗陈童子

涌金门外秋如海,笑指青天白玉盘。

此地别来添两岁,姮娥还怯夜潮寒。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