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爱竹歌》
《爱竹歌》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古风

此君气节极伟特,令人爱之舍不得。

遍造山水有竹处,不问主人识不识。

朝朝暮暮看不足,感得碧光透双目。

一旦心空忽归去,挺身特立化为玉。

(0)
注释
此君:这位君子。
气节:道德操守,品格。
伟特:独特,非凡。
爱之舍不得:深深的喜爱,难以割舍。
遍造:游遍。
山水有竹处:有竹林的山水之地。
不问:不顾及。
识不识:是否认识。
朝朝暮暮:每天早晚。
看不足:看不够。
碧光:翠绿的光芒。
透双目:穿透双眼。
心空:心境空灵。
忽归去:突然离去。
挺身:挺直身体。
特立:独立不倚。
化为玉:转化为玉石。
翻译
这位君子的气节极为独特,让人喜爱得无法割舍。
他游遍了有竹林的山水,不论主人是否相识。
无论早晚,我都看不够这翠绿的光芒,它穿透了我的双眼。
有一天,我的心忽然变得空灵,他挺直身躯,瞬间化为了美玉。
鉴赏

这首诗《爱竹歌》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的作品,他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竹子深深的热爱和敬仰。诗中“此君气节极伟特”赞美了竹子高尚的品格和非凡的气节,"令人爱之舍不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眷恋之情。接下来,“遍造山水有竹处,不问主人识不识”描绘了诗人无论身处何处,只要有竹子的地方就必去欣赏,甚至不顾主人是否相识,体现出他对竹子的痴迷和追求。

“朝朝暮暮看不足,感得碧光透双目”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竹子的钟爱,即使日复一日地观赏也觉得不够,竹子的翠绿光芒仿佛穿透了他的双眼,直入心灵。最后,“一旦心空忽归去,挺身特立化为玉”寓意着诗人虽然可能离开人世,但竹子的精神将永远留在心中,他的精神也会像竹子一样坚韧挺拔,最终升华成一种纯洁无暇的品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深深敬仰和人格追求,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士大夫崇尚高洁品格的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斗鸡诗

季子聊为戏,陈王欲聘才。

花冠已冲力,芥爪复惊媒。

斗凤羞衣锦,双鸾耻镜台。

陈仓若有信,为觅宝鸡来。

(0)

团扇歌二首·其一

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团扇。

动摇玉郎手,因风托方便。

(0)

旦发青林诗

孤征越清江,游子悲路长。

二旬倏已满,三千眇未央。

草杂今古色,岩留冬夏霜。

寄怀中山旧,举酒莫相忘。

(0)

卖花声.春暮登姑苏台

乔木古台荒。野径苍苍。杜鹃声里怨斜阳。

剩水残山春又老,花落横塘。往事暮云长。

满眼兴亡。采莲遗曲最凄凉。

回首当年歌舞地,无数垂杨。

(0)

览古诗

赵氏有和璧,天下无不传。

秦人来求市,厥价徒空言。

与之将见卖,不与恐致患。

简才备行李,图令国命全。

蔺生在下位,缪子称其贤。

奉辞驰出境,伏轼径入关。

秦王御殿坐,赵使拥节前。

挥袂睨金柱,身玉要俱捐。

连城既伪往,荆玉亦真还。

爰在渑池会,二主克交欢。

昭襄欲负力,相如折其端。

眦血下沾襟,怒发上冲冠。

西缶终双击,东瑟不只弹。

舍生岂不易,处死诚独难。

棱威章台颠,强御亦不干。

屈节邯郸中,俯首忍回轩。

廉公何为者,负荆谢厥愆。

智勇盖当世,弛张使我叹。

(0)

长安何纷纷。诏葬霍将军。刺绣被百领。

县官给衣衾。宝剑值千金。指之干树枝。

延陵轻宝剑。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