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澜堂·其一》
《观澜堂·其一》全文
宋 / 李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风观生凉底事雄,五湖烟浪一堂中。

公方观水那无术,客欲工诗正坐穷。

翻出秋潮真是幻,化成蓬峤本来空。

笔端造化浑奇特,为扫茅茨半亩宫。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新的作品,名为《观澜堂(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咏叹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诗句。

"风观生凉底事雄,五湖烟浪一堂中。"

这一句描绘了一个宏伟壮丽的自然画面。在这里,“风观”指的是观赏风光,“生凉”则是形容秋天的气候,既有凉爽之意,也隐含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怀。“底事雄”表达了诗人对这景象的赞美之情,认为这是多么壮观的事情。而“五湖烟浪一堂中”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那五湖的烟波涛涛都纳入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之中。

"公方观水那无术,客欲工诗正坐穷。"

这两句诗转换了语境,从景象描写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公方观水”中的“公”可能指的是一位官员或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那无术”则表明在面对这样壮丽的自然景色时,人的能力和技巧显得微不足道。接下来的“客欲工诗正坐穷”,则揭示了诗人自己的处境与心声——尽管目前处于困顿之中,但仍然满怀着创作诗歌的热情。

"翻出秋潮真是幻,化成蓬峤本来空。"

这一句继续深化了对自然景象的感悟。“翻出秋潮”可能指的是水位的上涨,但在这里更多地是表现了季节变换带来的感慨。“真是幻”则表明诗人对此有着超脱物外的体认,而“化成蓬峤本来空”则进一步点出了万象皆空的禅理,显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笔端造化浑奇特,为扫茅茨半亩宫。"

最后两句诗,是对个人创作和生活态度的抒发。“笔端造化”表明诗人通过文字创作来构建自己的世界,而“浑奇特”则强调了这种创作是独一无二、极富个性的。“为扫茅茨半亩宫”则描绘了一种清贫自适的生活状态,尽管只是拥有简单的小屋,但在诗人眼中,这已足够安身立命。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更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作者介绍

李新
朝代:宋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猜你喜欢

桂枝香.金陵怀古

凭高一览,看走海长江,自成天堑。

千古英雄拼死,自相涂炭。

兴亡尽在斜阳里,葬西风,谁先谁晚。

爝火星传,鸣笳月渡,付与何人管。

我来此题诗放胆,听楼上箫声,夜深才断。

千载奇儿无几,不胜悲感。

六朝歌哭秋坟鬼,化寒烟有谁听见。

月笼淮水,水边江令,绮魂飞散。

(0)

游子吟

朝望白云飞,暮听慈乌啼。

引领盼亲舍,游子心凄凄。

忆我五龄时,失怙谁提携。

有弟在襁褓,有兄垂髫倪。

随兄上学堂,书声茅屋西。

母训不知痛,入怀索枣梨。

课儿绩镫前,夜静山风凄。

十岁就外傅,家贫鬻珥笄。

一经与一砚,历历行装赍。

强颜为儿欢,恐儿苦羁栖。

送儿出门去,目极门前溪。

儿行日以远,高堂日以睽。

岁晚望儿还,倚闾斜照低。

愿言抛旧业,奉母偕荆妻。

承欢有余力,学耕把锄犁。

晨羞脍姜鱼,夕膳烹茅鸡。

采薪霜一束,种豆烟半畦。春风护■草,寿与南山齐。

不见彩衣人,七十如孩提。

(0)

舟行

晴川曲曲抱沙堤,岸柳依依远近齐。

山色欲开疏雨外,夕阳多在乱峰西。

舟前波浪河流驶,望里烟岚鲁树低。

作客乘春何处往,故乡曾否息征鼙。

(0)

减字木兰花

春光渐老,流莺不管人烦恼。

细雨窗纱,深巷清晨卖杏花。

眉峰双蹙,画中有个人如玉。

小立檐前,待燕归来始下帘。

(0)

东风

我爱东风从东来,花心与我一般开。

花成子结应花盛,春满乾坤始凤台。

(0)

题画五首·其三

临水人家竹树中,只因孤屿水船通。

当门细荇牵微浪,绕屋藤花落软风。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