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三十载,屐齿晕苍苔。
两地无多里,一生能几回。
洞深龙未蛰,丹熟灶无灰。
已觉忘身世,松梢有鹤来。
漫游三十载,屐齿晕苍苔。
两地无多里,一生能几回。
洞深龙未蛰,丹熟灶无灰。
已觉忘身世,松梢有鹤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个人生命体验的哲思。"漫游三十载,屐齿晕苍苔"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对大自然的探索与亲近,从而在岁月的流转中积累起丰富的情感和经验。"两地无多里,一生能几回"则是诗人对于生命有限、机遇难得的深刻体会,表达了珍惜光阴、把握现在的生活态度。
"洞深龙未蛰,丹熟灶无灰"中的“洞深”指的是西洞庭山的深邃,“龙未蛰”则是比喻诗人内心的修为尚未完成,“丹熟灶无灰”暗示了炼丹术语,象征着诗人的精神修养已趋于成熟,而非外表之装饰。这两句传达出诗人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与期待,以及对内在真理的探索。
"已觉忘身世,松梢有鹤来"则是诗人在自然中的顿悟和超脱。"已觉忘身世"表明了诗人已经超越了尘世的羁绊,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解放;"松梢有鹤来"象征着高洁独立与心灵的纯净,鹤的到来可能是对诗人境界的一种肯定。
整首诗通过描写山水景物和个人内心世界的交融,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自然情怀和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乡赋鹿鸣篇,君为贡士先。
新经梦笔夜,才比弃繻年。
海雨沾隋柳,江潮赴楚船。
相看南去雁,离恨倍潸然。
难求珍箑过炎天,远就金貂乞月圆。
直在引风欹角枕,且图遮日上渔船。
但令织取无花簟,不用挑为饮露蝉。
莫道如今时较晚,也应留得到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