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出都来陈,所乘船上有题小诗八首,不知何人有感于余心者,聊为和之·其三》
《出都来陈,所乘船上有题小诗八首,不知何人有感于余心者,聊为和之·其三》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烟火动村落,晨光尚熹微。

田园处处好,渊明胡不归。

(0)
注释
烟火:夜晚燃烧的烟火,象征着村庄生活的活力。
村落:乡村聚落。
晨光:清晨的阳光。
熹微:微弱、朦胧。
田园:乡村的田地和田园风光。
处处:到处。
好:美好。
渊明: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胡:何,为什么。
不归:没有回来。
翻译
村庄被烟火的热闹唤醒,清晨的阳光还带着微微的昏暗。
田野间各处风景优美,为何陶渊明还不归来呢?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田园风光的诗句,由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所作。诗中的意境闲适,语言质朴,却透露出一股淡淡的乡愁与留恋之情。

"烟火动村落,晨光尚熹微"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春日早晨的情景。村庄中升起袅袅的炊烟,交织着初升的阳光,营造出一幅温馨而迷人的画面。这里的“熹微”形容的是晨曦初照时那种柔和且有些朦胧的光线,为诗境增添了一份恬淡。

"田园处处好,渊明胡不归"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留恋。苏轼以“渊明”自称,这里他似乎在质问自己,为何不选择留在这片美好的土地上,而是要回到尘嚣的人世间去。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与田园生活的无限赞赏和深切怀念。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为王云庵题知止轩·其一

急流勇退复何人,知止空闻老氏言。

岂似圣经知至善,修齐事业盖乾坤。

(0)

走笔送梁台佐赴粤西幕府二首·其一

书记翩翩昔所闻,牂牁西去许从军。

封侯本是书生事,铜柱高标在岭云。

(0)

放鹰

北斗摇光散,西风健翮高。

顺天行搏击,报德用贪饕。

世每求虞网,吾惟解臂绦。

桐柯方待凤,无处立而曹。

(0)

赠樊昆来太史

董狐之后无良史,千古是非成彼此。

诸葛曾蒙入寇名,涑水犹然况馀子。

缅忆当年天柱折,龙蛇起陆坤维裂。

一二孤臣川岭间,泣尽穹苍还继血。

只期不负方寸心,宁知姓氏千秋列。

与君先世有同符,异地殊功元一辙。

淩烟旧画已荒芜,返日雕戈更谁说。

君持史笔入兰台,自有鸿文纪前哲。

所嗟江左及闽滇,十六年中统三绝。

身膏草野几何人,毅魄贞魂总英杰。

非无蹈海葬波涛,亦有高栖守岩穴。

稗官野乘世有之,益部黔南事多缺。

呜呼,天地之立维三纲,斯人之死而不亡。

表往所以劝方将,大书特书吾所望,其副寄我山中藏。

(0)

挽张桐君四首·其三

灯下文犹草,宵中馆已捐。

有生终是化,无疾即为仙。

胤子来千里,归舟动隔年。

知君丈夫志,不死女儿边。

(0)

赠别黄忍庵太史四首·其三

学到难穷地,文能不愧名。

虽为今太史,犹似老诸生。

江海心常下,山林迹未并。

一时称盛事,千里聚同声。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