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道场山山上有伏虎师宴坐岩寺中方池清深可爱》
《道场山山上有伏虎师宴坐岩寺中方池清深可爱》全文
宋 / 韩淲   形式: 古风

翠麓转危径,清涟媚方池。

钟鱼鸣宝坊,窣堵高不危。

凭轩眼力尽,晴色烟凄迷。

秋原禾黍登,佳处端在兹。

斋馀作茗事,昼寂香篆迟。

当年伏虎师,此地尝岩栖。

高风动寥邈,胜迹穷险巇。

回桡日已暮,怅望空自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道场山上的自然美景与人文遗迹,充满了宁静与深远的意境。

首句“翠麓转危径”,以“翠麓”形容山色青翠,以“危径”描绘山路险峻,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既秀美又险峻的自然景观。接着“清涟媚方池”一句,通过“清涟”和“媚”字,将水波的清澈与池塘的美丽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仿佛能看到池水轻荡,倒映着周围的景致。

“钟鱼鸣宝坊,窣堵高不危”两句,通过钟声、鱼鸣、宝坊和窣堵(佛塔)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宁静,也暗示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这里的“不危”二字,既是对窣堵高度的描述,也是对寺庙稳固、安全的象征。

“凭轩眼力尽,晴色烟凄迷”则描绘了站在高处远眺的情景,晴朗的天空与缭绕的烟雾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既开阔又略带神秘的画面。这种景象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

“秋原禾黍登,佳处端在兹”两句,将视线从高处拉回到广阔的田野,丰收的景象与诗人的喜悦之情相映成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

“斋馀作茗事,昼寂香篆迟”则转向了日常生活的一角,通过“斋馀”(斋戒之后)、“茗事”(品茶)和“香篆迟”(香炉中香烟缓缓升起),展现了僧侣们平静而有序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当年伏虎师,此地尝岩栖”提到了一位名为“伏虎师”的僧人,他曾在岩石间修行,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故事性,也赋予了地点以历史的厚重感。

“高风动寥邈,胜迹穷险巇”则表达了对这位僧人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境界的敬仰,同时也强调了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之险峻与美丽。

最后,“回桡日已暮,怅望空自知”以日落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道场山的自然风光、佛教文化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作者介绍
韩淲

韩淲
朝代:宋   字:仲止   号:涧泉   生辰:biāo)(1159—1224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猜你喜欢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八

个是何人,气清骨贫。烟霞面目,丘壑精神。

二仪自然一体,万像况与同尘。

床上全威白额虎,钩头可意赤稍鳞。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九九

邈之不真,传之不神。得而无得,亲而无亲。

体离微彻照之智,本盖载生成之仁。

出一二三之数量,等千百亿之分身。

用弥光也物中之眼,气专柔也主中之宾。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七十七

是真是假,谁相描画。似我似谁,莫入思惟。

地方成矩,天圆自规。

三界更无些法剩,一身还与十方宜。

眉目炯炯,须发苍苍。疏林沾野雪,古涧湛秋光。

锦缝谁分梭路细,针关初透线芒长。

鹤梦未晓,鸟行无章。平买平卖兮,还他当行。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三五八

南台之静,中邑之应。圆明之知,平等之性。

烂柯棋局樵,钓雪华亭艇。

披丛林明白之襟,握云水清凉之柄。

动自风流,閒宜月定。

心闻况是赏音,相廗何妨打令。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二六

孤节老全,丛林岁寒。机用千变,时事百难。

玉经火而愈润,莲秀水而常乾。

牛头之懒口挂壁,麈尾之辩舌翻澜。

触事出碍兮虚空挥剑,众影不黏兮明珠走盘。

(0)

欲渡长芦与琛上人渔家词·其二

一苇江头老白眉,而今问讯慰相思。

风静夜,月明时,满眼寒光下钓丝。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