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朝暮入神清,落涧通池绕郡厅。
乱石长松山十里,讨源须上玉泉亭。
潺潺朝暮入神清,落涧通池绕郡厅。
乱石长松山十里,讨源须上玉泉亭。
这首诗描绘了玉泉亭周边环境的清幽与自然之美。首句“潺潺朝暮入神清”,以流水的声音贯穿一天的时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心灵得以净化。“落涧通池绕郡厅”一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水道从山涧流至池塘,再环绕于郡厅四周,展现了水系与建筑之间的和谐共生,也暗示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接着,“乱石长松山十里”描绘了一段蜿蜒曲折的山路,两旁是参天的松树和散落的石头,构成了山间独特的风景线。这不仅增加了路径的探索感,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力和动态美。最后,“讨源须上玉泉亭”点明了探寻源头的目的地——玉泉亭。这里的“讨源”既指寻找水源的源头,也暗含了追寻内心深处真谛的寓意,而“上玉泉亭”则预示着一个精神上的提升或顿悟的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玉泉亭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蕴含了对内心世界探索与超越的哲思。
宝带垂金,铁冠峨豸,玉节东行。
正木落关山,霜清海岱,送君尊酒,无限离情。
灯火东泉,风云北阙,青鬓相看白发生。
向天涯,念同袍有几,又隔春明。人间青史功名。
难得是、明良共太平。
计老我此身,当年许国,受知圣主,敢爱余龄。
一道风霜,万家霖雨,洗耳闾阎起颂声。
思君处,望楼台蜃结,雕鹦秋横。
昔年芗水上,终日掩柴关。
相伴碧空猿鹤,无复梦长安。
几见林花开谢,坐数鸥群朝暮,时共野云还。
不愁生白发,那用觅金丹。到如今,芳草远,桂枝残。
只为波涛浩荡,舟楫怎容闲。
谁作甘霖济旱,安得盐梅调鼐,广厦庇酸寒。
但须垂竹帛,底羡勒燕山。
乱雨分秋,浓烟护晚,望远极目偏赊。
万顷琉璃,广寒何处,浮云捲尽还遮。
叹杨柳为侬憔悴,蟋蟀为侬凄戚,催寒几阵,西风空庭,湿尽寒沙。
试问琼楼瑶阙,当此夕、何事使人嗟。
啸呼风伯,招寻月姊,桂魄飞来,素影横斜。
从今愿、分餐玉屑,长驾金枢,更自左持欢伯,右把婵娟,好待冰壶濯蕣华。
回忆芳时,兰舟同舣,画阁双凭,舞罢霓裳,景色溶溶,教人好觅伊家。
花月事。忆东风楼角,落红满地。
玉箫金管,记取多情未。
一团香雪漫天坠,做弄勾魂意。
恨年时、小别千山,暂游万里。婀娜谁家子。
向五陵年少,傲他车骑。水剪秋眸,生就和花死。
明灯今夜垂芳穗,人坐浓香里。
藉三眠,绾髻半抛还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