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簿难凭殿最公,有谁负鼎慕而翁?
贾山蒙死心犹壮,项籍归骸计亦穷。
苦虑春甾书雨雹,善防谑浪赋终风。
怜伊白首官郎署,祇借薇花拂帽红。
官簿难凭殿最公,有谁负鼎慕而翁?
贾山蒙死心犹壮,项籍归骸计亦穷。
苦虑春甾书雨雹,善防谑浪赋终风。
怜伊白首官郎署,祇借薇花拂帽红。
此诗《夜坐抒感八章(其三)》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与自身处境,表达了深沉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官簿难凭殿最公”,揭示了官场评价的复杂性,官簿上的记录未必能公正反映一个人的真实功绩或品德。接着,“有谁负鼎慕而翁?”一句,以“负鼎”比喻为官者的责任重大,引出对如何正确对待官职和职责的疑问,暗含对历史上那些负重前行的官员的敬仰之情。
“贾山蒙死心犹壮,项籍归骸计亦穷。”这两句分别引用了贾山和项羽的故事。贾山虽因直言进谏而被处死,但其忠诚和勇气依然令人钦佩;项羽在失败后自刎,其悲剧命运也让人感叹。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忠诚与勇敢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在权力与命运面前,个人的努力与选择往往难以改变结局。
“苦虑春甾书雨雹,善防谑浪赋终风。”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个人的忧虑与外界的挑战比作春日的风雨,形象地描绘了面对困难时内心的挣扎与思考。同时,“善防谑浪赋终风”则表明了诗人对于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玩笑与风浪有着深刻的思考,强调了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智慧与冷静的重要性。
最后,“怜伊白首官郎署,祇借薇花拂帽红。”这一句将目光转向了自己,表达了对年华老去、官场生涯的感慨。虽然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与反思。诗人借助薇花的意象,既象征着岁月的痕迹,也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自我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官场、人生以及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富有哲理意味。
有手须把酒,有口须吟诗。
更留未老脚,上山当及时。
我生除此百不爱,尽着馀年了三债。
一岁纵教醉百回,三日始一眉头开。
百年藉使吟万首,十日得三果何有。
足健且长閒,当能遍岩薮。
君不见王逸少,誓墓不出穷名山。
谓宜以乐终,不愿缚足名宦间。
又不见陶渊明,快饮不负头上巾。
嗤笑鲁中叟,弥缝阙失成灰尘。
又不见杜少陵,作诗饥冻犹忘愁。
未得惊人句,自言到死不肯休。
人生三物间,所愿常周流。
此身已复专林壑,赋诗饮酒须行乐。
超旷欣便静,纷哗厌处浓。
客亲非外约,地胜适新逢。
诗兴骖黄鹤,仙情寄赤松。
烟平千万户,此处认歌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