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明廓彻圆当念,念未圆明颠倒转。
譬如醉眼旋屋庐,屋庐岿然醉目眩。
要令鹘崙常现前,一切时中莫污染。
昔日蒋山解颠草,一字不可饶两点。
妙明廓彻圆当念,念未圆明颠倒转。
譬如醉眼旋屋庐,屋庐岿然醉目眩。
要令鹘崙常现前,一切时中莫污染。
昔日蒋山解颠草,一字不可饶两点。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禅悟的过程与境界。首句“妙明廓彻圆当念”,开篇即点出禅悟的本源——妙明之境,廓彻无碍,圆满而自然。接着,“念未圆明颠倒转”则揭示了在未达到此境界前,心念往往混乱颠倒,难以把握。
“譬如醉眼旋屋庐,屋庐岿然醉目眩”运用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作比,形象地说明了在未觉悟的状态下,外界事物看似摇晃不定,实则是因内心的动荡所致。而“要令鹘崙常现前,一切时中莫污染”则表达了追求内心纯净、保持觉知的重要性,希望在任何时刻都能保持清明,不受外界干扰。
最后,“昔日蒋山解颠草,一字不可饶两点”以蒋山解颠草为例,强调了在禅悟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不能有任何遗漏或忽视。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悟之路的艰难与美好,以及对内心纯净与觉知的追求。
西陟何崔嵬,崇基夙曾构。
白云荡空阶,红壁射高溜。
万岭盘斗蛟,中区显孤秀。
五色纷以披,春阳逗云岫。
阴霾开昨寒,迥涧回今昼。
田霞耕阪叠,溪霜响林漱。
西教肃瞿昙,狞猛驯山兽。
藤结秋干龛,钖鸣秋冰甃。
乃兹荒秽场,苍莽穴鼯鼬。
坐以息纷拿,内典竟渊究。
神理当自超,局影多瘢垢。
眺望遥峰长,兹心敢终负。
崩湍落两厓,风雷日喧豗。
飞梁十万丈,健倒青莓苔。
洞门开石扇,照耀金银台。
兰楣桂为楹,白玉三重阶。
贝瓦碧参差,珠箔光皑皑。
琪花杂瑶树,鸾凤舞毰毸。
坐我紫霞床,酌我青金罍。
琼浆一漱齿,神灵通百骸。
逍遥游象罔,蕞尔遗尘埃。
沧溟连渤海,归去何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