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坐法为狱吏,死灰复然,然即溺之。
死灰不然田甲守,死灰既然田甲走。
一笑诙谐问狱吏,公等悠悠宁足治。
君不见,周勃当时尝得罪,千金行赂书牍背。
曾闻太息向人言,昔日安知狱吏贵。
安国坐法为狱吏,死灰复然,然即溺之。
死灰不然田甲守,死灰既然田甲走。
一笑诙谐问狱吏,公等悠悠宁足治。
君不见,周勃当时尝得罪,千金行赂书牍背。
曾闻太息向人言,昔日安知狱吏贵。
这首清代张晋的《读<史记>四十首(其三十五)然死灰》以历史典故入诗,通过讲述安国和田甲的故事,寓言式地表达了对世事变迁和权力更迭的感慨。诗中,安国因犯法沦为狱吏,即使身处逆境,他的精神如死灰复燃,但田甲在看到这一变化后却选择了离开。诗人借此讽刺那些对权力地位摇摆不定的人,指出即使曾经显赫如周勃,也曾因罪行贿求脱,感叹过去谁能料到狱吏地位的尊贵。
诗中“死灰不然田甲守,死灰既然田甲走”这两句,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展示了世态炎凉和人性的微妙变化。最后两句“君不见,周勃当时尝得罪,千金行赂书牍背”则通过周勃的例子,进一步强化了主题,提醒人们不要轻易低估任何人的崛起和转变。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寓言性强,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哲理深度,展现了张晋对社会现象的独特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