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楯千年碧,炉烟镇日青。
穿藤逢石怒,倚险嗅波腥。
鼋过吞人影,潮来念佛经。
幽期如可订,住此学沉冥。
宝楯千年碧,炉烟镇日青。
穿藤逢石怒,倚险嗅波腥。
鼋过吞人影,潮来念佛经。
幽期如可订,住此学沉冥。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首句“宝楯千年碧,炉烟镇日青”以“宝楯”和“炉烟”为切入点,渲染出一种古老而祥和的气息,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底蕴。接着,“穿藤逢石怒,倚险嗅波腥”两句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力量,藤蔓穿行间,石头似乎在怒吼,险峻之处,波涛弥漫着腥味,充满了生命力与野性之美。
“鼋过吞人影,潮来念佛经”这两句更是巧妙地将动物行为与宗教文化融合在一起,鼋(鼋,即鳖)在水中游过,似乎吞噬了人的倒影,而潮水涌来时,仿佛在诵读佛经,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也蕴含了对生命与宇宙的深刻思考。
最后,“幽期如可订,住此学沉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过上一种远离尘嚣、深思冥想的生活。整首诗通过对金山景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审美理想。
九秋挽带,三春判袂,才信别离容易。
玉簪恩重,金鸭香浓,靓妆依约在臂。
去年此日,梁鸿溪畔,绛纱初系。
便广陵、听吹箫明月,忍看佳丽。月中情,花下泪。
几回难说,向人前寄。
绣床停剪,锦字裁绡,空懊黔娄夫婿。
眉间眼底,蹙新愁、还教暗避。
归来亲揾啼痕,道伊备细。
贮腹书千卷。更空明、一泓秋水,雾飞云遣。
老笔纷披姿媚出,冰洒铁梅芳泫。
高咏遍、蜀笺吴茧。
六代江山文酒地,记孝侯、台畔春阴浅。
龙竟卧,蠖羞展。客游不藉纵横显。
日端居、犀香温透,墨池摩扁。
生受鹿门妻子福,万态扰龙驯犬。
爱白璧、微瑕全免。
相约卜邻投老去,有青溪、茅屋堪重典。
花共插,竹同剪。
几曲屏山卷。怅离云、菊开人瘦,将他分遣。
两小鸳鸯裙对系,谁料啼痕新泫。
憎红豆,蟢蛛蟠茧。
好梦愿随双桨去,怕江潮、不比桑乾浅。
沙雁阵,带愁展。一床幽恨临妆显。
镜台前、绿螺抛剩,紫钗敲扁。
强倩猧儿偎软玉,闹杀铜街寒犬。
合欢帐、暂时勾免。
夜夜名香熏绣佛,乞忏除、花罪从轻典。
梅讯待,绮窗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