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坟上土,佛殿古崔嵬。
坐久野僧出,天寒饥雁来。
千年醉里魄,一锸死前灰。
未尽先生意,空留数字回。
刘伶坟上土,佛殿古崔嵬。
坐久野僧出,天寒饥雁来。
千年醉里魄,一锸死前灰。
未尽先生意,空留数字回。
这首诗描绘了刘伶坟与佛殿的景象,以及诗人对历史人物刘伶的感慨。首联“刘伶坟上土,佛殿古崔嵬”以对比手法,将刘伶的墓地与巍峨的佛殿相对照,暗示着历史人物与宗教信仰之间的联系与对比。接着,“坐久野僧出,天寒饥雁来”两句,通过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界的变迁,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野僧的出现与饥雁的到来,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千年醉里魄,一锸死前灰”则直接表达了对刘伶生前放浪形骸、醉酒度日的描述,以及死后归于尘土的结局,体现了对生命短暂与死亡不可避免的深刻思考。“未尽先生意,空留数字回”最后两句,诗人感叹刘伶的思想与精神未能完全传达或被理解,只能留下有限的文字记录,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精神内涵未能完全捕捉和传承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刘伶坟与佛殿的描写,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死亡、历史与文化传承的深邃思考。
瘦藤拄破山头云,山蹊尽处开危亭。
平田万顷际大海,海无所际空冥冥。
乾端坤倪悉呈露,飞帆去鸟无遗形。
蓬莱去人似不远,指点水上三山青。
褰裳濡足恐未免,傥有飙驭吾当乘。
是中始觉宇宙大,眼力虽穷了无碍。
云梦八九不足吞,回视尘寰一何隘。
曾闻芥子纳须弥,漫说草庵含法界。
看我振衣千仞冈,笑把豪端捲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