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真法器,根性宿明悟。
阅书一再过,覆诵绝遗误。
教乘浩无涯,秋毫析纷互。
援證穷理窟,辞源百川注。
晓堂列圆顶,瞻仰祛未晤。
执热濯清风,中痟饮甘露。
莹如壶中冰,洁如机上素。
鳞角虽出群,豹文方隐雾。
上人真法器,根性宿明悟。
阅书一再过,覆诵绝遗误。
教乘浩无涯,秋毫析纷互。
援證穷理窟,辞源百川注。
晓堂列圆顶,瞻仰祛未晤。
执热濯清风,中痟饮甘露。
莹如壶中冰,洁如机上素。
鳞角虽出群,豹文方隐雾。
此诗赞美了明智大师的非凡智慧与深厚学识。诗人以“法器”喻其修为,赞其根性宿明,悟性超群。大师阅读书籍反复过目,背诵时一丝不苟,展现了其严谨治学的态度。在佛教经典的海洋中,大师能精准剖析,犹如滔滔江河之水,汇聚成辞源的百川。
大师引用经典,穷究佛理,其言辞如百川之水,滋养着求知的心田。在明亮的殿堂里,大师的智慧如同高悬的圆顶,照亮了未知的领域,让人心生敬仰。面对酷暑,大师的智慧如同清风,拂去心灵的烦躁;在困苦之时,大师的教诲如同甘露,滋润心田,使人得以解脱。
大师的智慧如壶中之冰,晶莹剔透,又如洁白的素布,纯净无瑕。虽然他独树一帜,但其深厚的内蕴,犹如豹纹,虽隐于雾中,却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此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明智大师在智慧与学问上的卓越成就,以及其对后人的深远影响。
金木相摩,生火实多。情伪相感,方心若何。
始诸意穴,盛彼胸阿。穷年攻取,将以遗他。
未沃憎烬,转迷爱波。我思造物,岁久亦颇。
赋今人性,不予天和。无大无小,群趋利表。
何智何愚,一守钱奴。无贵无贱,登垄必先。
何稚何老,死而捐宝。既捐则那,泣乃罢歌。
龙犹战野,鼠自贪河。我闻古人,贱贝犹戈。
诗书丘训,岂言世诃。义命之门,今豪少过。
逝将去汝,于涧于薖。不见可欲,尚寐无吪。
天上有物乎,吾不得而乞。
天上有人乎,吾不得而亲。虚微髣髴,视之乃沕。
抱一存真,强名曰神。犹橐犹籥,风卷云郁。
天地不仁,刍狗是刜。和光同尘,众妙维新。
圣人不仁,后身外身。外身而身存,身存而物宾。
吾不知谁子,以天物为臣。
金玉何足守,美善何足珍。
有名之毋见,无名之始沦。
非见亦非沦,玄玄万古屯。
刘生伯伦裔,沈冥亦耽酒。
饮可容数升,其才有八斗。
半酣濡墨沈,挥笔如埽帚。
清如风入篁,细似丝抽藕。
余本畸世人,迂疏独相耦。
晨游袂必联,清夜门可叩。
摊书曰满床,压酒亦盈缶。
子来聊共斟,且把新诗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