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圣之清,潇洒侯似彼。
伊尹圣之任,后凋贞可比。
柳下圣之和,报春属冰蕊。
堪为忘年交,要之皆君子。
孟氏既前呼,苏家后唱是。
允称益者友,不出尼山旨。
命笔写其真,在彼不在此。
伯夷圣之清,潇洒侯似彼。
伊尹圣之任,后凋贞可比。
柳下圣之和,报春属冰蕊。
堪为忘年交,要之皆君子。
孟氏既前呼,苏家后唱是。
允称益者友,不出尼山旨。
命笔写其真,在彼不在此。
此诗以“三友”为题,巧妙地将古代三位贤士——伯夷、伊尹、柳下惠——与现代的“君子”形象相联系,通过对比与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首联“伯夷圣之清,潇洒侯似彼”,以伯夷的清高与潇洒的风度,象征了君子的超凡脱俗。接着,“伊尹圣之任,后凋贞可比”,通过伊尹的担当与坚韧,比喻君子在逆境中的坚守与不屈。再者,“柳下圣之和,报春属冰蕊”,以柳下惠的温和与包容,比拟君子的和谐与温暖,如同冰雪中绽放的春花,给人以希望与生机。这三句分别从清高、坚韧、温和三个角度,描绘了君子应有的品质。
接下来,“堪为忘年交,要之皆君子”,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理想人格的推崇,认为他们无论年龄大小,都值得成为朋友,都是君子的典范。最后,“孟氏既前呼,苏家后唱是”,引用孟子和苏轼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君子之交的重要性,以及这种友谊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特点。而“允称益者友,不出尼山旨”,则表明这样的友谊符合儒家思想,是真正的益友,体现了诗人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观。
整首诗通过描绘“三友”的形象,不仅赞美了古代贤士的高尚品德,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君子友谊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