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交长眷衷情厚,旧怨能平意量宽。
事异乖崖应救火,学非新建不忘官。
同归岂繫多生业,自决方知一死难。
若置行为绳职守,九原未合憾无端。
故交长眷衷情厚,旧怨能平意量宽。
事异乖崖应救火,学非新建不忘官。
同归岂繫多生业,自决方知一死难。
若置行为绳职守,九原未合憾无端。
这首诗《感事》由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展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个人修为以及生死观的深刻思考。
首联“故交长眷衷情厚,旧怨能平意量宽”表达了诗人对深厚友情的珍视与对化解旧怨的宽容态度。这两句通过对比“故交”的长久关怀与“旧怨”的轻易化解,凸显了友情的深厚与宽容的重要性。
颔联“事异乖崖应救火,学非新建不忘官”则揭示了诗人对于不同情境下应采取行动的思考。在面对“事异”(情况变化)时,如同“乖崖应救火”,需要迅速而果断地采取行动;而在学习或成长的过程中,不应忘记“不忘官”,即不忘本职工作或初心,保持对职业的敬畏与责任感。
颈联“同归岂繫多生业,自决方知一死难”进一步探讨了生死观。诗人认为,无论生命如何流转,最终的归宿并不完全取决于前世的因果(“同归岂繫多生业”),而是需要个体自主做出决定(“自决”),才能真正理解死亡的艰难与意义。
尾联“若置行为绳职守,九原未合憾无端”总结了前文的思考,强调了将行为作为自我约束与职责的准则的重要性。即使在地下九泉(比喻去世后),也不会因未能坚守行为准则而感到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个人修为以及生死观的独特见解,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真珠几颗最深红,点缀偏方造化工。
好事何年移蜀种,美人清晓出吴宫。
妖娆能得几时赏,零落才消一夜风。
自有生香人不识,绣衾全覆锦熏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