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轻压暖烟低,径草青才没马蹄。
溪水乍深消腊雪,土膏初润试春犁。
花枝留客谋酣醉,山色宜人待品题。
倚杖柴门残照里,依依杨柳暮鸦啼。
东风轻压暖烟低,径草青才没马蹄。
溪水乍深消腊雪,土膏初润试春犁。
花枝留客谋酣醉,山色宜人待品题。
倚杖柴门残照里,依依杨柳暮鸦啼。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傍晚宁静而生动的景象。首句“东风轻压暖烟低”,以轻柔的东风和低垂的暖烟,营造出一种温暖和煦的氛围。接着,“径草青才没马蹄”一句,通过青草的高度与马蹄的接触,展现了春天草长莺飞的生机勃勃。
“溪水乍深消腊雪,土膏初润试春犁”描绘了溪水在融化冬雪后显得更深,土地在春雨滋润下开始耕作的情景,体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变化和农事活动的开始。
“花枝留客谋酣醉,山色宜人待品题”则通过花枝邀请客人畅饮、山色等待人们品评的拟人化手法,赋予自然景观以情感,展现出乡村生活的闲适与美好。
最后,“倚杖柴门残照里,依依杨柳暮鸦啼”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老人倚杖于柴门,杨柳轻摇,暮鸦归巢的画面,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和谐,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悠然自得和自然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新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山行喜遇酒旗斜,无限桃花续杏花。
与世噶真避世,将家漂荡似无家。
塍间白水细无声,日暖泥融草不生。
似恐田家忘帝力,多差使者出催耕。
旋舂红稻始经镰,新煮黄鸡取次甜。
无慕无营人自乐,莫将西子愧无盐。
升平事业苦匆匆,未信浮名到底空。
何用橐驼朝塞外,试听碌轴语场中。
贫贱终身未要羞,山林难处便堪愁。
近来南海波尤恶,未许乘桴自在游。
青山何重重,行尽土囊底。
岩高日气薄,秀色如新洗。
入门尘虑虑,盥漱得清泚。
高堂见真人,不觉首自稽。
祖师古禅伯,荆棘昔亲启。
人迹尚萧条,豺狼夜相抵。
白鹤导清泉,甘芳胜醇醴。
声鸣青龙口,光照白石陛。
尚可满畦胜,岂惟濯蔬米。
居僧三百人,饮食安四体。
一念但清凉,四方尽兄弟。
何言庇华屋,食苦当如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