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一水七百里,烟朝月夕皆经过。
岂知斜阳万里更有一佳处,君山十二盘青螺。
乾坤有此楼,万古高嵯峨。
忆昨长江咫尺限南北,风霜昼夜一日千摩挲。
今朝快一登,恍若脱沈疴。
生平所羡鉴湖请,乃今更觉君恩多。
湘灵也似知我至,时令白鸟来婆娑。
铁笛紫荆曲,春草黄陵歌。
江山一醉谩不省,悲风落日生白波。
爱山爱水亦非癖,奈此日月如飞梭。
彭蠡银山堆,碧海青铜磨。
武昌云间叹黄鹤,采石天外愁青蛾。
诗家割据几今古,元气发泄天不诃。
扁舟归来月一蓑,仙槎已侯三山阿,吾欲乘兴观银河。
洞庭一水七百里,烟朝月夕皆经过。
岂知斜阳万里更有一佳处,君山十二盘青螺。
乾坤有此楼,万古高嵯峨。
忆昨长江咫尺限南北,风霜昼夜一日千摩挲。
今朝快一登,恍若脱沈疴。
生平所羡鉴湖请,乃今更觉君恩多。
湘灵也似知我至,时令白鸟来婆娑。
铁笛紫荆曲,春草黄陵歌。
江山一醉谩不省,悲风落日生白波。
爱山爱水亦非癖,奈此日月如飞梭。
彭蠡银山堆,碧海青铜磨。
武昌云间叹黄鹤,采石天外愁青蛾。
诗家割据几今古,元气发泄天不诃。
扁舟归来月一蓑,仙槎已侯三山阿,吾欲乘兴观银河。
这首《岳阳楼》由元代诗人张经所作,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与岳阳楼的雄伟气势,以及诗人登楼后的感慨与想象。
首先,开篇“洞庭一水七百里,烟朝月夕皆经过”,以广阔的洞庭湖为背景,描绘出湖面在晨雾与月光下的朦胧之美,展现出湖水的浩瀚与神秘。接着,“岂知斜阳万里更有一佳处,君山十二盘青螺”一句,将视线转向君山,以“青螺”比喻君山的形状,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君山的秀美与独特。
“乾坤有此楼,万古高嵯峨”则赞美了岳阳楼的巍峨壮观,仿佛是天地间的瑰宝,历经千年依然屹立不倒。接下来,“忆昨长江咫尺限南北,风霜昼夜一日千摩挲”回忆了长江两岸的隔阂与变迁,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今朝快一登,恍若脱沈疴”写出了诗人登楼后的畅快心情,仿佛疾病得以痊愈,精神焕发。随后,“生平所羡鉴湖请,乃今更觉君恩多”表达了诗人对岳阳楼的喜爱之情,如同得到了君王的恩赐一般。
“湘灵也似知我至,时令白鸟来婆娑”描绘了湘水女神似乎知晓诗人的到来,让白鸟翩翩起舞的场景,充满了浪漫与神秘色彩。接下来,“铁笛紫荆曲,春草黄陵歌”通过音乐和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岳阳楼的氛围。
“江山一醉谩不省,悲风落日生白波”则是诗人面对壮丽江山时的醉意与感慨,同时描绘了夕阳西下,江面泛起白波的景象,充满了诗意与哲理。最后,“爱山爱水亦非癖,奈此日月如飞梭”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并非出于癖好,而是感叹时光流逝之快。
“彭蠡银山堆,碧海青铜磨”、“武昌云间叹黄鹤,采石天外愁青蛾”通过对比不同地点的景色与传说,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与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接下来,“诗家割据几今古,元气发泄天不诃”表达了诗人认为诗歌创作如同天地间的力量释放,不受限制。
“扁舟归来月一蓑,仙槎已侯三山阿,吾欲乘兴观银河”则是诗人想象自己乘着小船归来,披着蓑衣,在月光下欣赏银河的美景,充满了超脱与自由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岳阳楼》不仅描绘了岳阳楼及其周边的壮丽景色,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时间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