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田何畇畇,禾黍亦彧彧。
村氓耕垦馀,往往得遗镞。
云昔备闽粤,貔貅曾此宿。
缅怀屯戍时,笳鼓振山谷。
四海今一家,荒垒成平陆。
万灶无遗踪,长林晓烟绿。
原田何畇畇,禾黍亦彧彧。
村氓耕垦馀,往往得遗镞。
云昔备闽粤,貔貅曾此宿。
缅怀屯戍时,笳鼓振山谷。
四海今一家,荒垒成平陆。
万灶无遗踪,长林晓烟绿。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何家庄八景之一的“戍卒故营”的景象。诗人以广阔的田野和茂盛的禾黍起笔,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乡村风光,随后巧妙地引入“往往得遗镞”一句,暗示这里曾是士兵驻扎之地,留下了许多历史的痕迹。
接下来,“云昔备闽粤,貔貅曾此宿”两句,通过比喻和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地方曾是军事重镇,士兵们在此安营扎寨,守护边疆。诗人通过“缅怀屯戍时,笳鼓振山谷”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笳鼓声在山谷间回荡,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的紧张与壮烈。
最后,“四海今一家,荒垒成平陆。万灶无遗踪,长林晓烟绿。”诗人感慨于时代的变迁,四海之内如今已是一家,昔日的军营已化为平旷的土地,炊烟不再,只有茂密的树林在清晨的阳光下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和平与和谐社会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从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以及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世上名利牵,涂中意惨然。
到家能几日,为客便经年。
迹似萍随水,情同鹤在田。
何当功业遂,归路下遥天。
草草还草草,湖东别离早。
何处愁杀人,归鞍雪中道。
出门迷辙迹,云水白浩浩。
明日武陵西,相思鬓堪老。
郡府乘休日,王城访道初。
觉花迎步履,香草藉行车。
倚阁观无际,寻山坐太虚。
岩空迷禹迹,海静望秦馀。
翡翠巢珠网,鹍鸡间绮疏。
地灵资净土,水若护真如。
宝树谁攀折,禅云自卷舒。
晴分五湖势,烟合九夷居。
生灭纷无象,窥临已得鱼。
尝闻宝刀赠,今日奉琼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