恸哭辞严父,哀深入九泉。
余生轻蟒毒,愚孝得天怜。
有弟难分痛,思亲暂苟延。
梦中闻呓语,此憾总绵绵。
恸哭辞严父,哀深入九泉。
余生轻蟒毒,愚孝得天怜。
有弟难分痛,思亲暂苟延。
梦中闻呓语,此憾总绵绵。
这首诗《罗孝子诗(其一)》是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悲痛的笔触,描绘了对父亲深深的悼念之情。诗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怀念与哀思,以及对孝道的执着与牺牲精神。
首句“恸哭辞严父”,开篇即以强烈的感情色彩,表达了对父亲去世的深切悲痛和不舍。接着,“哀深入九泉”一句,将哀思延伸至地下,表现了对父亲无尽的思念和哀悼之情。这种情感深沉而强烈,直击人心。
“余生轻蟒毒,愚孝得天怜。”这两句诗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孝道的坚持与理解。在面对生死的抉择时,诗人宁愿承受蟒蛇之毒,也不愿违背对父亲的孝顺,这种行为体现了对传统孝道的深刻认同与实践。同时,“得天怜”一词,暗示了上天对这种孝行的理解与怜悯,进一步强化了孝道的价值与意义。
“有弟难分痛,思亲暂苟延。”这一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失去父亲的痛苦中,即使有兄弟可以分担,但思念之情仍然难以排解,只能暂时以苟延残喘的方式维持生活,表达出对父亲无法割舍的情感。
最后,“梦中闻呓语,此憾总绵绵。”诗人通过梦境中的呓语,再次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与遗憾。这种遗憾如同细水长流,永远无法消散,充分展现了孝子对父亲的深情厚意和无尽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个人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