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
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
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
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
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
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
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
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
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
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
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
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
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
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
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在这首诗中,李白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捕捉了秋天的氛围与个人心境的交融。"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一句,便以清新之笔触勾勒出秋风轻拂竹叶的声音,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
"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的无尽思绪和情感的深切体会,这些感觉如同细沙,无论如何去握都难以完全把捉,显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哲学思考。
"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则是诗人在沉思中发现了宇宙万物之美,以及内心世界的广大与深邃。这里的“浩然”指的是胸襟开阔,无所拘束,“媚幽独”则表达了一种对孤独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白云南山来, 就我檐下宿"一句,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白云如同客人,轻盈地到访,不仅是景象的描绘,也是情感交流的一种隐喻。
接下来的几句"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则流露出诗人对于个人命运和历史时机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无法重来的岁月的无奈感慨。
最后"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几句,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变迁的感悟,同时也隐含着对朋友、生活乃至岁月流逝的一种怀念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互映照,展现了李白特有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