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辇有馀暇,吴山近宜眺。
瑞石别一峰,下马喜先到。
初犹步仄磴,既乃入幽窍。
转折若无路,含蓄益致妙。
萝薜绿垂烟,梅柳芳迎曜。
岩半有天池,灵物不可钓。
密竹护阴森,怪石攒茜峭。
孤鶱讶欲坠,傲睨忽疑笑。
攀跻当造顶,全吴归朗照。
坐石写创得,大观更揽要。
驻辇有馀暇,吴山近宜眺。
瑞石别一峰,下马喜先到。
初犹步仄磴,既乃入幽窍。
转折若无路,含蓄益致妙。
萝薜绿垂烟,梅柳芳迎曜。
岩半有天池,灵物不可钓。
密竹护阴森,怪石攒茜峭。
孤鶱讶欲坠,傲睨忽疑笑。
攀跻当造顶,全吴归朗照。
坐石写创得,大观更揽要。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清乾隆年间游览瑞石洞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洞内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融合。
首先,诗人以“驻辇有馀暇”开篇,点明了游览的背景——在闲暇之余,乘着车驾,前往吴山附近的瑞石洞游览。接着,“吴山近宜眺”,表达了对即将欣赏美景的期待。
进入瑞石洞后,诗人先是“下马喜先到”,表达了对洞穴的惊喜之情。随后,他详细描述了洞内的景象:“初犹步仄磴,既乃入幽窍。”从狭窄的石阶开始,逐渐深入幽暗的洞穴。转折处仿佛无路可走,但正是这种转折,使得洞内景色更加神秘而美妙。
诗人接着描绘了洞内植被的生机勃勃:“萝薜绿垂烟,梅柳芳迎曜。”藤蔓和植物在烟雾中显得格外翠绿,梅花和柳树在阳光下散发出阵阵芳香。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示了洞内环境的清新宜人。
“岩半有天池,灵物不可钓。”这里提到的“天池”并非真实的湖泊,而是指洞内的一片开阔地带,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暗示了洞内可能隐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或生物,无法被人类捕捉或理解。
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洞内的竹林和怪石:“密竹护阴森,怪石攒茜峭。”竹林茂密,遮蔽了外界的光线,营造出一种幽深神秘的氛围;怪石错落有致,形状奇特,增添了洞穴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最后,诗人通过“孤鶱讶欲坠,傲睨忽疑笑”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只孤独飞翔的鸟儿,它似乎对周围环境感到惊讶,又似乎在对这一切微笑。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和情感。
“攀跻当造顶,全吴归朗照。”表达了诗人攀登至洞顶,俯瞰整个吴地的壮丽景色,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坐石写创得,大观更揽要。”则是在洞内静坐,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领悟到了自然景观中的深刻哲理和美学价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瑞石洞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