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枝无复见巢莺,一曲吹蓬听最清。
绕径自寻秋外影,打窗犹怯梦中声。
山林枯槁曾何用,天地萧条太不情。
独向琼台高处去,居然列子御风行。
空枝无复见巢莺,一曲吹蓬听最清。
绕径自寻秋外影,打窗犹怯梦中声。
山林枯槁曾何用,天地萧条太不情。
独向琼台高处去,居然列子御风行。
这首清代诗人俞廷瑛的《落叶(其一)》描绘了一幅秋日寂静的画面。首句“空枝无复见巢莺”,写出了枝头空荡,昔日鸟儿筑巢之处如今已不见踪影,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第二句“一曲吹蓬听最清”则通过听觉,以悠扬的秋风吹过蓬草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宁静和寥落。
接下来,“绕径自寻秋外影”描述诗人独自漫步,寻找落叶的踪迹,仿佛在与自然进行对话,表达了对季节变迁的感慨。“打窗犹怯梦中声”一句,落叶打在窗户上的声音虽轻,却足以惊扰梦境,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敏感和孤寂。
“山林枯槁曾何用,天地萧条太不情”两句,诗人感叹山林大地在秋风中凋零,万物萧瑟,似乎连大自然都不再富有生机,流露出对世间无情变迁的无奈之情。
最后,“独向琼台高处去,居然列子御风行”以超脱的想象收尾,诗人想象自己如古代仙人列子那样乘风而起,飞向高处的琼台,表达了对超然境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苦闷的暂时解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落叶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自然变迁的独特感悟。
老关别我时,笑我勤苦甚。
曰吾与子然,同此一味静。
收功粥鱼底,笔墨有讥评。
五年念此语,但见日月竞。
虽无蛾眉斧,亦有晏安鸩。
斯人今何往,想作大树荫。
我走足欲茧,始学两鸟噤。
君看齐声讴,何异众哭临。
繁红成春条,本自其天性。
风雨颂繫之,不有十日盛。
人生亦作聊,共未免此病。
乃知钁头通,已胜狗脚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