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藤缚木依崖,凿石引泉入屋。
结构不俟岁时,经纶已遍山谷。
剪藤缚木依崖,凿石引泉入屋。
结构不俟岁时,经纶已遍山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居山林的生活图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与世隔绝、亲近自然的生活画面。"剪藤缚木依崖,凿石引泉入屋",生动展现了山居者利用自然材料,巧妙地将山崖上的藤蔓和树木编织成生活用品,同时开凿岩石引山泉入室,满足日常所需。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和谐共处的理念。
"结构不俟岁时,经纶已遍山谷",进一步揭示了山居生活的自由与随性。这里的"结构"不仅指房屋的构建,更象征着一种超越时间限制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利用。"经纶"一词,原意为筹划、治理,这里用来形容山居者在山谷间自如地规划和利用自然资源,展现出他们与自然环境的深度交融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和谐与自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
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
维昔经营初,邦君实王佐。
剪林迁神祠,买地费家货。
梁栋宏可爱,结构丽匪过。
伊人去轩腾,兹宇遂颓挫。
老郎来何暮,高唱久乃和。
树兰盈九畹,栽竹逾万个。
长绠汲沧浪,幽蹊下坎坷。
波涛夜俯听,云树朝对卧。
初如遗宦情,终乃最郡课。
人生诚无几,事往悲岂奈。
萧条绵岁时,契阔继庸懦。
胜事谁复论,丑声日已播。
中丞黜凶邪,天子闵穷饿。
君侯至之初,闾里自相贺。
淹滞乐闲旷,勤苦劝慵惰。
为余扫尘阶,命乐醉众座。
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
愿书岩上石,勿使泥尘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