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元有志,耕养苦无田。
去国何为者,题诗独慨然。
庙堂修政事,郡国奏丰年。
五斗虽云薄,馀生得醉眠。
诗书元有志,耕养苦无田。
去国何为者,题诗独慨然。
庙堂修政事,郡国奏丰年。
五斗虽云薄,馀生得醉眠。
这首诗《去国》是宋代诗人许景衡所作,通过诗中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国家政治与个人生活境遇的深刻思考。
首句“诗书元有志”,诗人开篇即表明自己内心深处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这理想不仅仅是个人的文学追求,更寄托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美好愿景。然而,“耕养苦无田”一句转折,揭示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在现实中,诗人没有足够的土地进行耕种,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是精神上的挫败,暗示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接着,“去国何为者,题诗独慨然。”诗人离开国家,独自一人题写诗歌,表达了内心的感慨与无奈。他或许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政治地位,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但这种选择背后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有对自己命运的反思。
后两句“庙堂修政事,郡国奏丰年。”转向对国家政治的正面描绘,庙堂之上,官员们正致力于治理国家,各地传来丰收的好消息。这既是对国家治理成效的肯定,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向往。
最后,“五斗虽云薄,馀生得醉眠。”诗人以陶渊明“五斗米”的典故自比,表示即使生活清贫,也能在余生中享受宁静与自由。这里既有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心灵自由的追求,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满足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去国》一诗通过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探讨,以及对国家政治与个人生活态度的展现,深刻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