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落西风月半窗。孤衾寒结五更霜。
灯头残焰落银釭。
流泪不随烧烛尽,牵愁似惹茧丝长。
怕看朝镜脸儿黄。
吹落西风月半窗。孤衾寒结五更霜。
灯头残焰落银釭。
流泪不随烧烛尽,牵愁似惹茧丝长。
怕看朝镜脸儿黄。
这首明代诗人高濂的《浣溪沙·其四》闺思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深秋闺中女子的孤独与哀愁画面。首句“吹落西风月半窗”,通过“西风”和“月半窗”,营造出秋夜凄清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独处的寂寥。
“孤衾寒结五更霜”进一步渲染了寒冷的夜晚,孤衾上的寒意仿佛凝结了霜雪,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五更时分,正是人们最易感怀之时,她的心境更加沉重。
“灯头残焰落银釭”描绘了室内景象,残弱的灯光摇曳,如同女子的心情一般摇摆不定,而“落银釭”则暗示了灯火将尽,暗示时光流逝,希望渺茫。
“流泪不随烧烛尽,牵愁似惹茧丝长”是词中的情感高潮,女子的眼泪无法随着蜡烛燃烧殆尽,她的愁绪如同丝线般绵长,难以割舍。这表达了她深深的哀愁和无尽的思念。
最后,“怕看朝镜脸儿黄”揭示了女子因为忧虑和失眠,面容憔悴,不愿面对镜子,反映了她对青春消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闺中女子在深秋夜晚的孤独与哀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堂迥人遥,幢虚云补,古今代谢堪惊。
战垒凭花,游裙怜草,菜羹谁荐芳馨。
南鸿归梦,空扪历、危楼上层。
金尊愁对,迁客骚人,一例飘零。
逋仙祠宇西泠,几树梅花,同此凄清。
浅水吟香,禅关读易,有缘猿鹤同听。
世途安处,湖波稳、扁舟叶轻。
余生都付,老我苍山,吊客青蝇。
空山黄叶萧梁寺,遗踪井阑凭吊。
春色自年年,又梅花开了。
楼台新到眼,应不值、高僧一笑。
佛火青寒,云廊深锁,钟鱼静悄。
卅载此重来,人何似、悠然鹤归华表。
王气望钟陵,只愁云低绕。
江山空百战,叹帝业、终销荒草。
更谁是、絮酒芒鞋,哭西风残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