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门高险势摩天,洞底清泠泻碧涟。
蘋藻鱼游知暮雨,薜萝人去锁寒烟。
山樱已熟垂朱实,岩竹新抽露玉鞭。
只恐游人归马急,野僧何惜白云眠。
五门高险势摩天,洞底清泠泻碧涟。
蘋藻鱼游知暮雨,薜萝人去锁寒烟。
山樱已熟垂朱实,岩竹新抽露玉鞭。
只恐游人归马急,野僧何惜白云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高峻险要的山洞景观,五门相连,仿佛直入云霄。洞底流水清澈,荡漾着碧绿的涟漪,显得幽深宁静。诗人观察到水中萍藻随暮雨摇曳,鱼儿穿梭其中,而藤萝覆盖的山岩在游人离去后,唯有寒烟缭绕,更显空寂。
山上的樱花已经熟透,挂满了鲜红的果实,岩竹新发的枝条如玉质的鞭子般挺立。然而,诗人担心游人急于归去,马蹄声疾,唯恐打扰了这山中的静谧。他甚至希望野僧能贪恋这白云深处的安逸,不愿被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涟漪洞的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向往与留连,体现了宋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追求。
海上飞来百尺山,三呼万岁亦迎銮。
春连禁籞常年早,夜近清都特地寒。
不见星桥开铁锁,似闻雷鼓落铜丸。
起呵冻笔哦诗罢,月傍蓬莱汉阁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