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两松树,根柯亦何奇。
俪彼徂徕山,共此岁寒期。
严霜日夕至,万木蕃以摧。
独秀易为色,居高众所推。
明堂创神京,宫宇何累累。
徵材遍幽僻,斤斧不见施。
风涛起中夜,若有百鬼司。
输垂久不作,吾宁忘愤思。
郁郁两松树,根柯亦何奇。
俪彼徂徕山,共此岁寒期。
严霜日夕至,万木蕃以摧。
独秀易为色,居高众所推。
明堂创神京,宫宇何累累。
徵材遍幽僻,斤斧不见施。
风涛起中夜,若有百鬼司。
输垂久不作,吾宁忘愤思。
这首诗《两松》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通过对两棵松树的描绘,展现了松树坚韧不拔、傲立风霜的品格,同时也寓含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隐喻与感慨。
首句“郁郁两松树,根柯亦何奇。”开篇即以“郁郁”形容松树的茂盛,展现出其生命力的旺盛。接着“根柯亦何奇”则以反问的形式,强调松树的根部与枝干同样具有非凡之处,预示着接下来将要展开对松树独特品质的赞颂。
“俪彼徂徕山,共此岁寒期。”这两句将松树与徂徕山并提,暗示松树如同山中之物,共同经历四季变换,尤其是严冬的考验,象征着松树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和顽强生存的能力。
“严霜日夕至,万木蕃以摧。”描述了严冬的到来,万物凋零的情景,而松树却能独立于严寒之中,不被摧毁,展现出其独特的生命力。
“独秀易为色,居高众所推。”进一步赞美松树在严冬中的色彩与姿态,以及它所处的高地位,被众人推崇,象征着松树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自我,受到人们的尊敬与赞扬。
“明堂创神京,宫宇何累累。”转而描述了国家的建设景象,宫殿林立,神京初建,暗含对国家繁荣景象的描绘,同时也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伏笔。
“徵材遍幽僻,斤斧不见施。”指出为了建造宫殿,需要从偏远地区征召木材,但并未见到斧头的使用,可能暗示了木材的获取方式或对劳动者的尊重。
“风涛起中夜,若有百鬼司。”描绘夜晚突然兴起的风暴,仿佛有百鬼在指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紧张的氛围,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
“输垂久不作,吾宁忘愤思。”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长久未见成果的忧虑与愤慨,同时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综上所述,《两松》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不仅赞美了松树的坚韧与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