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尝入深山,溪谷寒且冱。
杉桧颇凌云,岁月自朽蠹。
般输目不见,何由用斤斧。
东山大夫松,中岳金鸡树。
秦政本独夫,则天乃淫妪。
名号被常材,所幸因一顾。
为木岂有命,偶然生要路。
谁取涧底松,立作明堂柱。
吾尝入深山,溪谷寒且冱。
杉桧颇凌云,岁月自朽蠹。
般输目不见,何由用斤斧。
东山大夫松,中岳金鸡树。
秦政本独夫,则天乃淫妪。
名号被常材,所幸因一顾。
为木岂有命,偶然生要路。
谁取涧底松,立作明堂柱。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深山之旅的景象和心境,语言古朴,意境幽深。开篇“吾尝入深山”直接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幽静而又壮丽的自然环境中,“溪谷寒且冱”则强调了这片山林的清冷与深远。接下来的“杉桧颇凌云,岁月自朽蠹”通过对树木高耸入云和年华沧桑的描写,更增添了一份时间的沉重感和空间的辽阔感。
诗人在这片自然中感到自己的渺小,同时也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他自问“般输目不见,何由用斤斧”,表达了面对大自然之美时,个人技艺与欲望的有限性和无力感。随后的“东山大夫松,中岳金鸡树”则是对历史文化遗迹的点缀,增添了一份文化的厚重。
接下来的“秦政本独夫,則天乃淫妪”,通过历史的比喻,表达了对权力变迁和自然法则的洞察。紧接着的“名号被常材,所幸因一顾”或许是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评价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慨。
最后,“为木岂有命,偶然生要路。谁取涧底松,立作明堂柱”,则通过树木的比喻,表达了对生命价值和个体命运的思考,以及面对未知时所持有的态度。这也可以看作诗人对于自我定位与社会角色之间关系的一种深刻反思。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山水田园描写技巧,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摹,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对生命、历史、宇宙等大主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