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散原先生灵榇自北平移葬杭州过申往奠》
《散原先生灵榇自北平移葬杭州过申往奠》全文
清 / 陈曾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经年牵梦斜街寺,今日安冥霅上山。

异路凭棺重此别,危时归骨抵生还。

差强宗武诸郎在,相送山阳几辈孱。

我有千哀馀一涕,松庭何日更追攀。

(0)
鉴赏

这首诗是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所作,名为《散原先生灵榇自北平移葬杭州过申往奠》。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句“经年牵梦斜街寺”,描绘了诗人多年来对逝者梦境中的思念,将逝者所在之地比作梦境中的斜街寺,流露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接着,“今日安冥霅上山”一句,点明了逝者今日安息于霅上山,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终结。

“异路凭棺重此别”表达的是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诗人与逝者再次告别,强调了这次告别的重要性。而“危时归骨抵生还”则体现了诗人对逝者在困难时期回归故土的感慨,以及对逝者生命意义的肯定。

“差强宗武诸郎在”一句,提到宗武诸郎尚在人世,表达了诗人对后辈的关怀与希望。接下来,“相送山阳几辈孱”则可能暗指在逝者归葬山阳的过程中,陪伴的后辈们或许显得有些无力或脆弱,但正是这种情感的传递,让后人铭记逝者。

最后,“我有千哀馀一涕,松庭何日更追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千般哀伤,仅余一滴眼泪,对逝者表达了最深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将来再次追忆逝者的期待,希望在松林间能再次感受到逝者的存在与温暖。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命、死亡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陈曾寿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鄱阳汤仲材以其家息庵存斋东涧三大老鄂州黄龙寺僧惠璋入石诗装为一轴求士大夫赞颂紫阳山下方回之先人字元章嘉定甲戌与晦静先生同年为下偈言而不及此意可乎仲材能作祇夜回作伽佗可也·其四

水绕芝山过紫阳,倒流不解上南昌。

两家俱有传灯子,始信真源气脉长。

(0)

漫兴九首·其三

才到黄花有酒倾,今人动欲作渊明。

瓶无储粟夜无被,此事知君学未成。

(0)

寄题陈公辅听雨轩

知时润物最关心,不作珠帘暮捲吟。

龙过惊回攲枕梦,檐声点点是商霖。

(0)

寄题休宁赵氏云屋省心翠侍问道亭有有堂五首·其四

三叉路口驻车轮,莫讶知津更问津。

何限出门向西笑,忙行不似慢行人。

(0)

寄同年宗兄桐江府判去言五首·其一

联翩同挂别闱名,尚得秋崖病体轻。

三十四年如一瞬,梦中时见老先生。

(0)

和张员外柳花词

苏小楼阑外,樟亭江水干。

柳花三月暮,雪落向征鞍。

征鞍浩荡无归定,柳花还扑妆台镜。

镜里婵娟感别离,一夜相思生鬓丝。

鬓丝白於柳花白,恨不随花送行客。

空将情思逐花飞,撩乱东城复南陌。

可怜轻薄任风吹,消䀆芳香委路歧。

回首故林春巳老,绿阴空自怨黄鹂。

岂如金水河边树,岁岁东风花落处。

飞入大明宫里去,犹得天颜一回顾。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