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牵梦斜街寺,今日安冥霅上山。
异路凭棺重此别,危时归骨抵生还。
差强宗武诸郎在,相送山阳几辈孱。
我有千哀馀一涕,松庭何日更追攀。
经年牵梦斜街寺,今日安冥霅上山。
异路凭棺重此别,危时归骨抵生还。
差强宗武诸郎在,相送山阳几辈孱。
我有千哀馀一涕,松庭何日更追攀。
这首诗是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所作,名为《散原先生灵榇自北平移葬杭州过申往奠》。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句“经年牵梦斜街寺”,描绘了诗人多年来对逝者梦境中的思念,将逝者所在之地比作梦境中的斜街寺,流露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接着,“今日安冥霅上山”一句,点明了逝者今日安息于霅上山,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终结。
“异路凭棺重此别”表达的是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诗人与逝者再次告别,强调了这次告别的重要性。而“危时归骨抵生还”则体现了诗人对逝者在困难时期回归故土的感慨,以及对逝者生命意义的肯定。
“差强宗武诸郎在”一句,提到宗武诸郎尚在人世,表达了诗人对后辈的关怀与希望。接下来,“相送山阳几辈孱”则可能暗指在逝者归葬山阳的过程中,陪伴的后辈们或许显得有些无力或脆弱,但正是这种情感的传递,让后人铭记逝者。
最后,“我有千哀馀一涕,松庭何日更追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千般哀伤,仅余一滴眼泪,对逝者表达了最深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将来再次追忆逝者的期待,希望在松林间能再次感受到逝者的存在与温暖。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命、死亡的深刻思考。
水绕芝山过紫阳,倒流不解上南昌。
两家俱有传灯子,始信真源气脉长。
知时润物最关心,不作珠帘暮捲吟。
龙过惊回攲枕梦,檐声点点是商霖。
苏小楼阑外,樟亭江水干。
柳花三月暮,雪落向征鞍。
征鞍浩荡无归定,柳花还扑妆台镜。
镜里婵娟感别离,一夜相思生鬓丝。
鬓丝白於柳花白,恨不随花送行客。
空将情思逐花飞,撩乱东城复南陌。
可怜轻薄任风吹,消䀆芳香委路歧。
回首故林春巳老,绿阴空自怨黄鹂。
岂如金水河边树,岁岁东风花落处。
飞入大明宫里去,犹得天颜一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