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独若可厌,真实为可喜。
见山不碍目,闻水不逆耳。
翛然无所为,自得而已矣。
幽独若可厌,真实为可喜。
见山不碍目,闻水不逆耳。
翛然无所为,自得而已矣。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心境自在的生活状态。"幽独若可厌,真实为可喜"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喜爱,认为这种简单真挚的生活最能令人感到满足。"见山不碍目,闻水不逆耳"则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是大自然也不会造成任何干扰,山和水都成为了内心平静的伴侣。
"翛然无所为,自得而已矣"这两句更深化了这种境界,诗人似乎已经达到了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状态,只是简单地享受着这种存在本身,就已经感到满足和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生活质朴的理想。王安石在这里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回归自然本真的生活哲学。
黄花弄色近重阳,山果红梨迥得霜。
节物撩人兴不浅,交情如子味何长。
终期雾豹栖岩穴,且作宾鸿寄野塘。
它日西湖能过我,胡麻供饭煮芹香。
白云翔太虚,时来傍孤城。
超然此荣观,常恐鸾鹤迎。
能赋自畴昔,骚人遗典刑。
嗣音竟有属,异代逢渊明。
挥毫无停缀,临流有馀清。
光风转洲渚,爽气生轩楹。
况复廖常州,吐辞皆正声。
跂予浪续貂,坐想徒摇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