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高僧对茗谈,石林不惜此重探。
火分破灶烟犹湿,泉入斋厨味转甘。
到处泥牛随分纳,他年木佛许同参。
夜堂莫讶无言说,月满长空水满潭。
难得高僧对茗谈,石林不惜此重探。
火分破灶烟犹湿,泉入斋厨味转甘。
到处泥牛随分纳,他年木佛许同参。
夜堂莫讶无言说,月满长空水满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在龙井庵与高僧博峰师对话的情景,展现了宁静而深刻的禅意氛围。首句“难得高僧对茗谈”,点出与高僧交流的难得机会,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接着,“石林不惜此重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探索精神,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追求与向往。
“火分破灶烟犹湿,泉入斋厨味转甘”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僧侣生活的简朴与清雅,以及食物因自然之水而变得更加美味的意境。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寓意着心灵的纯净与满足。
“到处泥牛随分纳,他年木佛许同参”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修行之路的坚定信念。泥牛随分纳象征着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而对木佛的期待则表明了对佛法深入理解与实践的渴望。
最后,“夜堂莫讶无言说,月满长空水满潭”以月满长空、水满潭的景象,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宇宙的和谐,同时也暗示了对话虽未言明,但心意相通的深刻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诗人与高僧之间超越言语的心灵交流,以及对自然、生活和修行的深刻感悟。
庭燎夜未央,旌旗焕龙蛇。
九门一放锁,万马谁能遮。
乱离忆旧事,安眠梦无何。
目眩灯烛光,坐厌儿女哗。
念此亦土风,虽痴不容挝。
更为卢白戏,纷争起横斜。
故岁不足计,新岁莫蹉跎。
努力诵书史,从人笑翁誇。
新移紫玉干,罗列才十馀。
枝叶一何病,意色惨不舒。
旱久土膏燥,抱瓮愁仆夫。
虽无樵苏厄,苦欠雨露濡。
我来侣鱼虾,沧溟在阶除。
月窗泻水墨,天风韵虚徐。
谁言居无友,此君良不疏。
三年为主人,箨孙定纷如。
他时报安否,谁寄青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