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种老蟾窟,培根芹水傍。
书灯移素影,诗笔带馀香。
家计传韦业,孙枝继郤芳。
山川供秀润,兰玉竞辉光。
那把攀云手,空持种树方。
嗟无月胁句,恶语污君梁。
觅种老蟾窟,培根芹水傍。
书灯移素影,诗笔带馀香。
家计传韦业,孙枝继郤芳。
山川供秀润,兰玉竞辉光。
那把攀云手,空持种树方。
嗟无月胁句,恶语污君梁。
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高雅的生活画卷。首联“觅种老蟾窟,培根芹水傍”以“老蟾窟”与“芹水旁”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接着,“书灯移素影,诗笔带馀香”两句,通过书灯的光影和诗笔留下的香气,展现了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以及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家计传韦业,孙枝继郤芳”则表达了对家族传统的传承与延续,以及对后辈的期望与培养。接下来,“山川供秀润,兰玉竞辉光”两句,以山川之美喻家族之盛,兰玉之花象征子孙的才华与美德,进一步强调了家族文化的繁荣与子孙后代的优秀。
然而,“那把攀云手,空持种树方”两句转折,似乎在表达主人公虽有高远的理想与追求,却因现实的局限而感到无奈与遗憾。最后,“嗟无月胁句,恶语污君梁”两句,以“月胁句”和“君梁”为喻,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不满与对高尚人格的呼唤,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家族传统的重视、对后辈的期待,还蕴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以及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关切,情感丰富,寓意深远。
萧条梧竹下,秋物映园庐。
宿雨方然桂,朝饥更摘蔬。
阴苔生白石,时菊覆清渠。
陈力当何事,忘言愧道书。
休沐君相近,时容曳履过。
花间留客久,台上见春多。
松色明金艾,莺声杂玉珂。
更逢新酒熟,相与藉庭莎。
结构池梁上,登临日几回。
晴空交密叶,阴岸积苍苔。
爽气中央满,清风四面来。
振衣生羽翰,高枕出尘埃。
齐物鱼何乐,忘机鸟不猜。
闲销炎昼静,选胜火云开。
僻远宜孱性,优游赖废材。
愿为长泛梗,莫作重然灰。
守道穷非过,先时动是灾。
寄言徐孺子,宾榻旦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