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洁当秋夜,正金波乍挹,冰壶初濯。
看平铺鸳瓦琉璃,渐照到玉人绰约。
露冷霓裳,风清环佩,幽辉如握。
光欲滴,漏将阑,孤睡何曾便著。
恰似人间,青天碧海,反窃姮娥药。
奈楚簟凉多,越罗衾薄。一点梦魂难托。
待不思量,问今宵、怎生拚却。
皎洁当秋夜,正金波乍挹,冰壶初濯。
看平铺鸳瓦琉璃,渐照到玉人绰约。
露冷霓裳,风清环佩,幽辉如握。
光欲滴,漏将阑,孤睡何曾便著。
恰似人间,青天碧海,反窃姮娥药。
奈楚簟凉多,越罗衾薄。一点梦魂难托。
待不思量,问今宵、怎生拚却。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宣清·秋闺月夜》描绘了一幅秋夜月色下的闺中景象。诗人以皎洁的秋月为背景,通过比喻手法,将月光比作金波乍现的琉璃和冰壶初洗,形象地展现了月色的明亮与清澈。月光洒在屋瓦上,映照出女子的绰约姿态,营造出宁静而优雅的氛围。
接着,诗人描述了露水带来的清凉和微风轻拂环佩的声音,月光仿佛在手中握着,晶莹剔透。随着夜深,月光渐弱,漏壶声响起,孤独的女子难以入睡,暗示了她内心的思绪纷扰。
诗人进一步运用嫦娥的典故,表达女子对月宫仙境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她的孤独与对团圆的渴望。然而,现实中的寒意和薄被无法抵挡,她的梦境也变得飘忽不定,难以寄托。最后,诗人以“待不思量,问今宵、怎生拚却”收束,表达了女子试图排遣愁绪却又无法自控的情感挣扎。
整首诗以月夜为引,细腻描绘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展现了清秋闺怨的意境,情感深沉而婉约。
自笑秋来似转蓬,偶然飞落过山中。
一灯幽馆菊花雨,孤枕小楼梧叶风。
涉世悠悠旋磨蚁,怀人杳杳寄书鸿。
浮生何预光阴事,抵死相催作老翁。
游人剔藓认坚珉,谁是开山第一人。
知有法諲留虎锡,元来璩叟是龙神。
云屏翠列悬崖树,雪瀑声飞断壑津。
又见生公重说法,祖师岩下草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