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二十七》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二十七》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茅堂饮啄惯,不愿朱门多。

林下拾朝菌,池边赏晚荷。

无人常独立,有兴忽长歌。

恃此能无病,兼之遣睡魔。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对自然的亲近与欣赏。首句“茅堂饮啄惯”点明了居住环境的简朴,但主人公对此却习以为常,没有丝毫的不满或向往豪华。接着,“不愿朱门多”进一步强调了对物质奢华的淡泊态度,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林下拾朝菌,池边赏晚荷”两句,通过具体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早晨在树林中采摘菌类,傍晚则在池塘边欣赏荷花,这样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和宁静。这种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无人常独立,有兴忽长歌”则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自由。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他可以独自站立,随心所欲地歌唱,表达了内心的自在与洒脱。这种状态,既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最后,“恃此能无病,兼之遣睡魔”两句,总结了诗人的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的好处。依靠这样简单而自然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够保持身体健康,还能驱散困倦,保持精神的清醒与活力。这不仅是对身体健康的维护,更是对精神世界的滋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然物外、亲近自然、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由的精神世界,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踏莎行·其一

柳外斜阳,花间断梦。心情病酒芳寒重。

雕阑六曲有人凭,苍苔暗补闲阶空。

痴绝蜂忙,娇回莺哢。怜伊倩影凌波送。

巧持纨扇索题诗,回头半露钗梁凤。

(0)

玉漏迟.机杼,和雨丈韵

银河天近晚。珠帘未上,一痕波浅。

弄影纤纤,逗响乍停金钏。

绾定情丝万缕,又暗把、回肠销倦。声乍转。

萦香曳梦,似伊绵软。

寄伊绝塞流黄,怕梦夐鸳机,雁边秋远。

轧轧生寒,竟夕露凉酥腕。

浑是残绒唾湿,料帘底、袖绡并卷。愁不见。

空余旧情一段。

(0)

夜合花.题病起美人画帧

小胆空房,长眉满镜,画来依约分明。

帘栊苦雨,良宵偏做愁声。迟药裹,背兰檠。

怕粉绵、兜泪难晴。尽伊思梦,扶头半晌,说也零星。

朅来何事干卿。权把屏山六曲,当作愁城。

洗娥春困,蝶魂犹颤钗茎。楼絮罥,槛花零。

更小桃、啼哑流莺。心事抛针,眼波萦篆,底为珑玲。

(0)

南乡子

帘幕晚如烟。今夜西南月下弦。

别是黄昏深院宇,恹恹。惆怅销魂各一天。

小字写娟娟。砑损缭绫半幅笺。

豆蔻十三楼十二,翩翩。醉向花前唤小怜。

(0)

入关杂咏·其一

桓公北伐至孤竹,武帝东巡礼岱宗。

大帻神人谁复识,羽衣仙子竟难逢。

游谈遂化燕齐俗,豪侠尚传王霸踪。

况是边风好驰射,居民不复力耕农。

(0)

望登莱

我国西环水,华人谓大瀛。

鲁连夸一死,秦帝羡长生。

三山非别界,千古冒虚名。

痴梦真堪笑,题诗代史评。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