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夜琼阶匹练明,月中疑是踏空行。
若教画史当时见,纵有霜毫貌不成。
照夜琼阶匹练明,月中疑是踏空行。
若教画史当时见,纵有霜毫貌不成。
这首诗《画马四绝(其二)》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画家在创作马匹时所面临的挑战与艺术追求。
首句“照夜琼阶匹练明”,以“琼阶”比喻雪地的洁白,夜晚的月光下,如同白玉般的台阶上铺展开一匹匹白色的丝带,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纯净的氛围,暗示了画师在创作时对光线与色彩的精准把握。
次句“月中疑是踏空行”,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视觉效果。在月光的映照下,画面上的马匹仿佛在空中行走,虚幻而神秘,表现了画师技艺的高超和对光影运用的独特理解。
后两句“若教画史当时见,纵有霜毫貌不成”,表达了对画师技艺的赞叹。如果当时的画师能亲眼见到这样的效果,即便是使用最精细的霜毫(一种极细的毛笔),也无法完全捕捉到画面的神韵。这不仅是对画师技艺的高度肯定,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中瞬间灵感与技艺完美结合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画马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艺术创作中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对自然光影的深刻理解和运用,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美的高度赞赏和对艺术家卓越技艺的钦佩。
吴淞合流三百里,一幅蒲帆挂春水。
青山绕船黄鸟啼,盘回如在巴渝里。
沙上游龙滴血红,风吹老鱼浪花起。
凝云不流神妪哭,万古胥魂招不复。
客浩歌,谁相续,栖迟零落渐离筑。
思家何处问迷津,鹧鸪声里垂杨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