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渡南关天未明,远村咿哑有鸡声。
带星讶我行偏早,枕石何人睡不醒。
往事故应挥手去,好山端合出头争。
诸峰晓望嶒崚起,不似屏西水月清。
马渡南关天未明,远村咿哑有鸡声。
带星讶我行偏早,枕石何人睡不醒。
往事故应挥手去,好山端合出头争。
诸峰晓望嶒崚起,不似屏西水月清。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诗人从南关出发时所见所感的生动画面。首句“马渡南关天未明”,以“马渡”二字开篇,形象地展现了诗人骑马穿越南关的情景,而“天未明”则点出了时间背景,营造了一种黎明前的宁静氛围。
接着,“远村咿哑有鸡声”一句,通过远处村庄中传来的一阵阵鸡鸣声,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宁静与生机。鸡鸣声打破了夜的寂静,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带星讶我行偏早,枕石何人睡不醒”两句,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和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表达了对时间之早的惊讶以及对仍在沉睡之人的关怀。这里的“带星”不仅指星星,也暗含了诗人独自前行、与星辰为伴的孤独感。“枕石”则描绘了有人在石上休息的场景,与诗人形成对比,突显出其早出的与众不同。
“往事故应挥手去,好山端合出头争”两句,诗人将情感转向对过往的告别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似乎在告别过去的某个事物或经历,同时又满怀期待地展望未来,希望遇见更多美好的事物。
最后,“诸峰晓望嶒崚起,不似屏西水月清”两句,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群山,晨光中群山峻岭若隐若现,与屏西的水月之景形成鲜明对比。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不同景象的感悟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清晨出行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间、过往与未来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色彩。
皇考怜同出,青山忆并庐。
前春曾访我,无月不来书。
易感中年后,难忘少长初。
倏然成梦幻,岁晚重欷歔。
三径元须近,吾庐亦庶几。
稍晴频纵步,遇雨不愁归。
夕暗儿篝火,晨饥妇饷炊。
栈羊远可炙,枥马不须鞿。
引路犬先到,惯人禽懒飞。
有时携旷士,把酒更论诗。
松露滴行帐,山风吹舞衣。
吾生身外足,此乐里中稀。
叹息游嵩馆,前贤意重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