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怨家,生一五逆子。
养大长成人,元来不得使。
身役不肯料,逃走皆家里。
阿耶替役身,阿娘气病死。
腹中怀恶来,自生煞人子。
此是前生恶,故故来相值。
虫蛇来报恩,人子合如此。
前怨续后怨,何时逍祖唯。
父母是怨家,生一五逆子。
养大长成人,元来不得使。
身役不肯料,逃走皆家里。
阿耶替役身,阿娘气病死。
腹中怀恶来,自生煞人子。
此是前生恶,故故来相值。
虫蛇来报恩,人子合如此。
前怨续后怨,何时逍祖唯。
这首诗以一种讽刺和批判的口吻,描绘了一个家庭悲剧的故事。诗人通过描述一个不孝子的成长过程及其对家庭成员的伤害,揭示了人性中的自私与冷漠。故事从“父母是怨家,生一五逆子”开始,暗示了这个孩子的出生就是家庭不幸的开始。随着孩子长大成人,“养大长成人,元来不得使”,表明父母对其教育和期望的失败,孩子不仅没有成为家庭的支柱,反而成为了家庭的负担。
接着,诗中描述了孩子逃避责任的行为,“身役不肯料,逃走皆家里”,这反映了他不愿承担应尽的家庭义务,选择逃离家庭,导致父亲为了照顾他而劳累过度,最终病逝。母亲因儿子的不孝和父亲的离世而悲痛欲绝,病倒身亡。这一系列事件不仅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矛盾与冲突,也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道德沦丧现象。
最后,诗人以“此是前生恶,故故来相值”总结了因果报应的观念,暗示了这个不孝子的所作所为是前世恶行的延续,预示着他的未来也将面临类似的命运。通过虫蛇象征性的“报恩”,诗人强调了不孝行为的严重后果,以及它对个人和社会的破坏性影响。
整首诗以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对不孝行为的谴责,同时也对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空中游丝已无赖,宛转杨花犹百态。
随风扑帐拂香奁,度水点衣萦锦带。
轻薄颠狂风上下,燕子莺儿各新嫁。
钗头烬坠玉虫初,盆里丝缫银茧乍。
欲落不落春沼平,无根无蒂作浮萍。
缬波绣苔总成媚,人间最好是清明。
清明艳阳三月天,帝里烟花市酒船。
石桥横直人家好,小海白鱼跳碧藻。
榆荚荷钱怨别离,不似杨花宛转飞。
杨花飞尽绿阴合,更看明年春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