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构于今政十年,不容山竹暗行鞭。
森然五笋自何出,盛矣文邦相与传。
基构于今政十年,不容山竹暗行鞭。
森然五笋自何出,盛矣文邦相与传。
这首诗《佛前笋(其一)》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佛前竹笋的生长景象,展现了竹笋旺盛的生命力和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首句“基构于今政十年”,以“基构”比喻竹笋的根基,暗示竹笋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之后,终于破土而出,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这里的“今政十年”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寓意时间的漫长与变化。
次句“不容山竹暗行鞭”,形象地描绘了竹笋在生长过程中,不受外界干扰,如同山中之竹般自在生长,暗喻竹笋在成长过程中保持独立自主的精神,不被外界环境所束缚。
接着,“森然五笋自何出”,“森然”形容竹林茂密,这里用来形容五根竹笋的生长状态,表现出竹笋群聚生长的壮观景象。“自何出”则引人遐想,仿佛竹笋是从大地深处自然孕育而出,充满了神秘与生命力。
最后,“盛矣文邦相与传”,“盛矣”表达了对竹笋旺盛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作为文人雅士推崇的君子之物,象征着高洁、坚韧和节制。此句点明了竹子不仅在自然界中展现其魅力,在文化层面上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赞誉。
整首诗通过对竹笋生长过程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蕴含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邹浩通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竹子的自然美,更寄托了对美好品质的追求与向往。
箭催晓。正灯绽宫花,裙拖烟草。
忆洛城三五,香尘软风扫。
沸天箫鼓红霞闹,暖入莺声早。
水云乡,漫掩重关,九边春到。报道。雁来了。
带露布欢声,慰人愁抱。故事昆仑,重搬演、排场好。
遗簪堕珥香狼藉,错认鳌山小。
广陵游,一梦蛮江坐老。
溪痕添雨。山妆罨翠层峦暮。
鹢孤飞,鹂三请,田田叶荷晴举。遥睹。
尽兽石嶙峋,蛇流宛转赴前浦。
渐天黯、苍茫一片,没人家,止烟树。尔许。流莺引路。
野鹤幽巢相遇。定十笏芟荒,团瓢结个,孰云孤负。
环视如此云山,不堪栖隐又何处。
总胜似、残蓬寸梗,逐风波去。
双双燕子语雕梁。骂檀郎。惜檀郎。
绕槛千条,绿处是垂杨。
人又不来春又去,山枕上,泪如丝,暗断肠。
一朝一朝望远乡。叶易黄。鬓易霜。
宵来一信,关门外、大破西羌。
沙场万里,禽贼并禽王。
准拟铙歌齐奏凯,乞便道,过燕支,取助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