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催晓。正灯绽宫花,裙拖烟草。
忆洛城三五,香尘软风扫。
沸天箫鼓红霞闹,暖入莺声早。
水云乡,漫掩重关,九边春到。报道。雁来了。
带露布欢声,慰人愁抱。故事昆仑,重搬演、排场好。
遗簪堕珥香狼藉,错认鳌山小。
广陵游,一梦蛮江坐老。
箭催晓。正灯绽宫花,裙拖烟草。
忆洛城三五,香尘软风扫。
沸天箫鼓红霞闹,暖入莺声早。
水云乡,漫掩重关,九边春到。报道。雁来了。
带露布欢声,慰人愁抱。故事昆仑,重搬演、排场好。
遗簪堕珥香狼藉,错认鳌山小。
广陵游,一梦蛮江坐老。
这首《探芳信·元夕,和梅溪》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与诗人对往昔美好回忆的怀念。
开篇“箭催晓”,以箭射中目标的急促感,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紧迫,暗示着元宵佳节的来临。接着“正灯绽宫花,裙拖烟草”两句,通过灯火辉煌、宫花绽放、裙摆轻曳的画面,渲染出节日的喜庆氛围。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灯绽”、“裙拖”生动地展现了元宵节的繁华与热闹。
“忆洛城三五,香尘软风扫”则将视线拉回过去,回忆起洛阳城中元宵节的情景,那时的香尘在轻柔的春风中被轻轻扫过,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怀旧的氛围。接下来的“沸天箫鼓红霞闹,暖入莺声早”描绘了元宵节的音乐与色彩,箫鼓声如雷鸣般响彻云霄,红霞映照,暖阳洒落,莺鸟的啼鸣更是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水云乡,漫掩重关,九边春到”一句,将元宵节的欢乐场景与自然美景相结合,仿佛置身于一片云雾缭绕的仙境之中,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四周,给人以无限遐想。
“报道。雁来了。带露布欢声,慰人愁抱”则以雁群的到来作为转折,雁的叫声如同布满露珠的欢快乐章,抚慰着人们心中的忧愁,传递出一种希望与温暖。
最后,“故事昆仑,重搬演、排场好。遗簪堕珥香狼藉,错认鳌山小。广陵游,一梦蛮江坐老。”这一段通过回忆过去的盛大场面,以及对未来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深深感慨。遗落的首饰、错认的小山、梦中的旅程,都成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回忆与寄托。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与美丽,更蕴含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向宦心难止,遗荣世所稀。
谁知怀绶去,便作挂冠归。
行锦方为宠,装金已尽挥。
官闲同吏隐,身逸晦尘几。
山鹤来无怨,江鸥净不飞。
雨晴峰障活,秋老鲙丝肥。
庭玉名方远,陔兰志暂违。
倚门休结恋,史笔借光辉。